第308章 长平靖王李叔良殇(2 / 3)

加入书签

p>

箭矢离弦,带着死神的尖啸,划破嘈杂的空气。这一箭,刁钻至极,竟巧妙地避开了前方混战的人群和盾牌的缝隙,如同长了眼睛般,直奔李叔良的胸腹要害而去!

“王爷小心!”一名亲卫目眦欲裂,飞身欲挡,却终究慢了半步。

“噗嗤!”

一声闷响,利箭透甲而入!李叔良高大的身躯猛地一震,剧痛瞬间席卷全身,他闷哼一声,下意识地捂住伤口,鲜血已从指缝间汩汩涌出,染红了银亮的甲叶。

“王爷中箭了!保护王爷!”帅旗周围顿时一片惊呼和怒吼。主将突遭重创,唐军士气为之一挫。几位将领见状,睚眦欲裂,拼死向帅旗方向靠拢,一边奋力砍杀,一边急吼:“稳住!结阵!保护大帅后撤!”

突厥人则如同嗅到血腥的鲨鱼,攻势陡然变得更加疯狂,试图趁乱扩大战果。唐军几名副将怒吼着挥舞陌刀,生生在敌群中劈开一条血路;弓箭手连珠箭发,射倒数名试图靠近的敌骑。在众将和亲兵的死命护卫下,受伤的李叔良被艰难地抬上马背,唐军且战且退,阵型虽乱却未溃败,缓缓撤出了战场。

回师的路途,对李叔良而言,成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煎熬。箭伤极重,随军医官使尽浑身解数,也无法完全止住内里的出血。塞北六月的阳光白晃晃地炙烤着大地,尘土飞扬,每一次颠簸都牵扯着李叔良已经感染的伤口,同时带给他钻心的剧痛和阵阵眩晕。他时而清醒,时而昏沉。清醒时,目光掠过随行将领们忧心忡忡的脸,掠过疲惫不堪却依旧护卫在侧的士兵,再望向南方长安的方向,眼神复杂。昏沉时,耳边似乎又响起长安城里的丝竹,又闻到那牡丹的香气,还有陛下……堂兄那期许的目光。

“这箭……倒是会挑时候……”意识模糊间,他竟扯动嘴角,露出一丝极其苦涩、近乎自嘲的冷笑,“眼看……就要享福了……” 这句话轻飘飘地散在塞外的风沙里,带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冰冷的遗憾。

六月初四,距离那场遭遇战不过数日,大军尚未回到安全的后方重镇。在一条尘土飞扬的官道旁,一处临时搭建的简陋营帐内,长平靖王李叔良的生命之火,终因伤势过重,彻底熄灭了。他没能回到长安的王府,没能看到洛阳的牡丹移栽长安宫苑,最终倒在了帝国北疆这条寂寂无名的归途之上,身边只有悲痛的部属和塞外无尽的风沙。

消息传回长安时,太极宫里那盆由八百里加急、小心翼翼护送、刚刚绽放的洛阳名品“魏紫”,花瓣上还带着晶莹的水珠。皇帝李渊正捻须欣赏,嘴角含笑。当内侍颤抖着呈上那份来自泾州的染血丧报,陛下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他缓缓展开,目光在“长平靖王叔良……中流失……创甚……薨于道”几行字上反复流连,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那几瓣娇艳的牡丹花瓣,直至将其揉碎,紫色的汁液染红了指尖。

殿内一片死寂,只有铜漏滴答作响。方才还弥漫的牡丹花香,此刻仿佛混杂进了塞外的血腥与尘土气息。

李渊沉默良久,最终只发出一声长长的、沉郁的叹息。这叹息里,有对堂弟早逝的痛惜,有对边患未息的忧虑,更有一种身处权力巅峰者,面对生命无常与疆场冷酷时,那难以言说的复杂心绪。

一位郡王的战死,如同一盆冰水,浇在了帝国的初夏,无声地提醒着所有人:统一之路,荆棘密布,突厥人的箭矢,比岭南的荔枝核更不识趣,也更致命。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更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