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李大恩大败苑君璋(2 / 3)

加入书签

威仪、剪除边患的义举,而非为求财货。 此去,为的是大唐的旗帜,插上那北疆的土堡。

与此同时,朔州苑君璋的所谓“王庭”(实则是座稍大的土堡),气氛也骤然紧张起来。苑君璋坐在铺着半旧狼皮的胡床上,手指焦躁地叩击着桌面。他面相阴沉,眼神里总盘踞着算计与不安。一名斥候踉跄奔入,声音发颤:“主……主公!李大恩那厮,已率代州兵马,朝我们杀来了!”

苑君璋眼皮都未抬,只从鼻中哼出一声:“慌什么?李大恩?哼,不过是当年在窦建德刀下捡回条命的残卒!他有何斤两?”说着,他端起案上一碗浑浊的马奶酒,猛灌一口,酒液顺着胡须滴落,语气刻意带着轻蔑,又竭力维系着对靠山的盲目笃信,“我辈有突厥铁骑为后盾!何惧之有?速速再遣快马,向颉利可汗求援!就说……就说唐朝要断他的南进财路!”

话音刚落,他身旁几名亲信面面相觑,一人低声嗫嚅:“主公,求援信使,上月、上上月……已派出数波了……突厥那边,至今杳无音信……”

“尔等岂知!”苑君璋将酒碗重重顿下,溅出的酒液污了袍袖,更添几分烦躁,“可汗必有深谋!定是在集结大军!李大恩敢来?正好!让他尝尝突厥弯刀的锋利!都给我打起十二分精神,守住寨子!援兵……援兵指日便至!”这话出口,连他自己都觉出几分底气不足。突厥人的“指日”,往往意味着石沉大海。

李大恩的部队行军虽缓,却异常坚定。他知道苑君璋部色厉内荏,更洞悉突厥人的目光此刻必被河南那片新降服、富庶得多的土地牢牢吸引,对苑君璋这枚棋子,未必肯耗费真章。他择了一条相对隐蔽的路径,避开了苑君璋可能重兵布防的关隘。当前锋如沉默的狼群骤然出现在苑君璋营寨外围哨卡时,守军顿时一片惊惶。

“敌……敌袭!是李大恩!”凄厉的锣声与嘶喊瞬间撕裂了塞北沉寂的空气。

战斗猝然爆发。李大恩身先士卒,长槊在手,亲率锐卒直扑寨门。烈日下,他脸上那道旧疤显得格外狰狞,仿佛活了过来。他口中厉喝:“苑君璋!滚出来!让老子瞧瞧你那突厥爹在何处!”声若洪钟,饱含讥讽。

守军本就人心浮动,被这悍勇气势一冲,加之期盼中的突厥铁骑踪影全无,抵抗顷刻土崩瓦解。苑君璋在亲信死命拖拽下,狼狈不堪地从后寨翻身上马,连象征身份的狼头大纛都顾不及收取,仓惶如丧家之犬,向北夺路而逃,只遗下满地狼藉的营盘与一群面如土色的俘虏。

战事结束得比预想更为迅捷。残阳将战场浸染成一片暗红。李大恩拄着沾有血污的槊杆,立于残破的寨门前,看着部属清点那寥寥无几的战利品,几匹羸弱的马匹,一堆残破的皮甲,半窖业已发霉的粟米。他啐出一口混着沙尘的唾沫,对身旁副将道:“瞧见否?此便是依附异族、甘为鹰犬的下场。纵然喊破喉咙,他那‘靠山’亦如泥牛入海。胡骑,终是信不过的。”

身旁副将默然颔首。

捷报以八百里加急飞驰长安,奏疏之上,不过寥寥数字:“李大恩击苑君璋,破之。”这轻描淡写的七个字背后,是塞外的风沙漫卷,是仓皇的败军之影,是一个依附者被无情抛弃的冰冷宿命。

长安城或许正为河南大捷而举杯相庆,代北这场规模不大却透着荒凉与决绝的胜利,宛如投入深潭的一粒微石,涟漪未及漾开,便已被更宏大的凯歌喧嚣所吞没。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凌烟阁功臣的宦海沉浮,见证贞观盛世背后的权力博弈,了解全国各地古今人文地理。

本部作品将持续每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