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冯士羡的顺水人情(2 / 4)
调度,兵部尚书屈突通却捧着一份来自河北的奏报,脸上表情颇有些古怪地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河北博州急报!窦建德旧部,博州刺史冯士羡……”
“冯士羡?” 李渊挑眉,“窦建德都入土为安了,他的博州难不成还想给旧主守坟?”
屈突通赶紧摇头,努力组织语言:“非也,陛下!是冯士羡……他重新推举了淮安王(李神通)殿下为慰抚山东使!”
此话一出,殿内顿时一静,随即响起一片极力压抑的、含义复杂的窸窣声。李神通?那位兵败被俘、刚刚恢复自由身、在河北地界上处境微妙的皇叔?需要窦建德的旧部来“重新推举”?
屈突通硬着头皮,接着念出奏报里那精心修饰过的字句:“冯士羡奏称,感沐大唐天恩,仰慕淮安王殿下仁德,博州军民共议,恭请殿下复位慰抚山东使之职,主持河北善后,解民倒悬……”
念到“复位”二字时,屈突通自己都觉得牙有点酸。“噗……” 殿角不知哪位道行不深的御吏没忍住,漏出一声气音,赶紧用袖子掩住嘴。
这“复位”用得实在是妙绝。李神通当初兵败,这“使职”自然就丢了,如今被窦建德的旧部“请”回去,既保全了皇叔的颜面,又给河北归顺披上了一层“民心所向”的金粉。
李渊嘴角也忍不住向上弯了一下,赶紧端起茶盏掩饰。他这堂弟,打仗的本事……嗯,有待商榷,但这运气和躺赢的功夫,着实令人叹服。
“冯士羡……倒是个识时务的‘妙人’。” 李渊把“妙人”二字念得别有韵味,“淮安王呢?他就这么……‘复位’了?”
“回陛下,淮安王殿下体恤河北民情,应博州军民所请,已……呃,复位慰抚山东使。” 屈突通念到这里,语气明显轻快起来,带着点见证奇迹的不可思议,“殿下持节进驻博州,传檄四方。窦建德旧部,如洺州袁子干、冀州麹棱、贝州戴元祥、魏州潘道毅等,闻风归附!旬月之间,邢、贝、魏、冀、深、赵、沧、瀛、恒、定、易、幽等三十余州印信图册,尽数送达博州!窦建德旧境,至此悉平!”
“善!” 李渊这次是真心实意地赞了一声,脸上笑容绽开。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李神通这趟“慰抚”之行,效率高的离谱,成本低的惊人!冯士羡这“推举”简直是神来之笔,一份泼天大功,就这么丝滑地落到了李唐宗室头上,省了他多少兵马钱粮!
“拟旨!嘉奖淮安王李神通,抚定河北,厥功至伟!擢冯士羡……嗯,仍为博州刺史,加云麾将军,赏锦缎三百匹,金五百两!”
这二次封赏之厚,远超王世辩,殿内群臣心知肚明,这才是真正“捡”到的大便宜,连忙齐声颂扬:“陛下圣明!天佑大唐!”
时间倒回半月前,河北博州(今山东聊城)。五月的日头同样毒辣,晒得博州刺史府邸的青砖地都仿佛要冒烟。刺史冯士羡,这位前窦建德麾下的能吏,正对着桌案上一份墨迹未干、措辞极其肉麻的“劝进表”发愁。表里把李神通的“仁德”、“威仪”夸得天花乱坠,就差直接说他是“天降伟人,河北救星”了。
看罢,冯士羡挠了挠头,问旁边的心腹主簿:“老赵,你说……咱们这么写,会不会显得太……那个了?淮安王他……信吗?”
主簿老赵是个精瘦的小老头,闻言翻了个白眼,蘸了蘸劣质墨汁,头也不抬:“刺史大人,这都什么时候了?还管肉不肉麻?您看看外头!” 他指了指窗外,“窦大王(建德)的骨头都能敲鼓了!夏国早就成了泡影!人家唐庭秦王李世民在河南把王世充收拾得服服帖帖,下一个轮到的就是咱们河北这些没娘的娃!淮安王他老人家就在咱们博州地界上溜达呢,身份多尴尬?咱得给他老人家一个体面台阶下啊!”
他放下笔,凑近冯士羡,压低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