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李世民力排众议拒撤军(3 / 4)
密集的冲锋阵型,瞬间便是血肉横飞,断肢残甲与泥土碎石混作一团焦黑;八弓床弩的绞弦声令人齿寒,骇人巨矢破空尖啸,轻易洞穿盾牌、撕裂人体,甚至将云梯拦腰斩断,将悍勇的登城甲士连人带甲钉死在冰冷的城墙上。惨烈的伤亡数字逐日攀升,宫城巍峨的墙垣仿佛被鲜血反复浸染,在夕阳下泛着诡异的暗红,却依旧岿然不动,宛如吞噬生命的巨兽。
更令人扼腕的是唐军发起的“间谍战”接连破灭。 困守孤城、人心惶惶的洛阳内部,并非没有暗流涌动。先后竟有十三批忠勇之士或心怀唐室的军民,甘冒奇险,密谋在约定的时辰打开城门,接应王师攻城。 他们或许在深巷陋室中歃血为盟,或许在夜色的掩护下传递密信,眼神中燃烧着对解脱围困的渴望。
然而,王世充的统治机器如同冰冷的毒蛇,其爪牙(检校)对城内的掌控无孔不入。这些密谋往往尚在襁褓,或因叛徒告密,或因行事不密被察觉,甚至可能在行动前的刹那功亏一篑。 每一次事泄,都伴随着残酷的清洗,参与者在洛阳城内闹市被公开枭首示众,头颅悬于城楼,尸体弃于沟壑,以儆效尤。 接连十三批被策反的希望火种,尚未燎原,便在这座绝望之城令人窒息的铁幕下,被无情地、一次又一次地掐灭,只留下城头新添的狰狞首级和城下唐军将士心头更深沉的阴霾与悲愤。内应之路断绝,强攻又伤亡惨重,洛阳宫城,俨然成了秦王李世民麾下雄师面前一道淌血的天堑。
唐军将士们因长期作战而疲惫不堪,远离关中老家的兵士,大都产生了思乡退兵的情绪。连日猛攻受挫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创伤,更有精神上的重压。营盘内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和草药气息,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倚着冰冷的兵器,目光空洞地望向西方,那是关中的方向。寒风吹过残破的营帐,夹杂着低低的啜泣和压抑的叹息,那是远离故土的兵士们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以及对这场似乎看不到尽头的围城战的深深厌倦。
“家里的庄稼不知道怎样了…”
“娃儿该会叫爹了吧…”
“老父亲、老母亲的身体....”
类似的低语在唐军营中悄然蔓延,一种渴望班师的情绪如同冰冷的潮水,无声地浸透了整个军营。是夜,中军大帐内,气氛同样凝重。摇曳的火光映照着将领们疲惫而焦虑的脸庞。总管刘弘基,这位跟随李世民多年的骁将,此刻眉头紧锁,终于忍不住上前一步,声音带着沙哑和沉重,奏道:“殿下!将士们… 将士们实在是撑得太苦了! 眼前洛阳宫城坚如磐石,我军死伤枕藉。儿郎们思乡心切,锐气已堕。恳请大王… 体恤军心,暂且班师回长安休整,来年再图进取!”
他的话像投入静水中的石子,立刻激起了共鸣。帐中几位将领也纷纷出列,抱拳附和:“刘总管所言极是!大王,撤兵吧!”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帅案后的秦王李世民身上。他身着明光铠,甲叶上还带着未干的血迹与尘土,连日督战使他面容清减,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燃烧着比帐中炭火更炽烈的光芒。他没有立刻回答,只是缓缓站起身,走到大帐中央,目光如电般扫过每一位请命的将领。那目光中没有愤怒,却有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决和穿透人心的力量,让原本有些嘈杂的帐内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他开口了,声音并不高亢,却异常清晰、沉稳,每一个字都像重锤砸在将领们的心上:“诸位将军!” 李世民的声音在大帐中回荡,“我们这次兴师动众,举国之力东征,为的是什么?难道是为了在这洛阳城下虚耗时光,然后无功而返吗?不! 我们应当毕其功于一役,以求一劳永逸!你们看看这中原大地——”
李世民说着猛地抬手,指向帐外洛阳城的东边方向,仿佛能穿透帐壁看到那广阔的疆域,“东部各州,慑于我大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