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窦夏兵败幽州,听信谗言猛将蚀骨(3 / 5)
,既能牵制李艺主力,又可作为二次进攻的跳板。
为强化防御,高士兴随即驱使当地万余民夫在一昼夜内完成三项工程。在城墙外挖设两道品字形陷马坑,引入沽水形成护城河外环;拆除城南民宅,用梁柱制成五百具\"拒马枪\";更在城北高地设置十八架抛石机,射程覆盖方圆三里。
李艺的攻城战术则展现出幽州军特有的凌厉风格。五月二十五日黎明,他派薛万彻率两千\"跳荡兵\"发起首轮突击。这些选自山民的精锐步兵,背负三十斤重的虎头盾,在两百步内发起冲锋时竟能保持队形齐整。守军箭雨倾泻而下,却被包铁木盾尽数弹开。
当先头部队抵近城墙时,士兵突然向两侧散开,露出身后五十架改良型云梯,梯身包覆湿牛皮防火,顶端装有铁制鹰爪勾,能牢牢扣住城墙雉堞。就在守军忙于应对云梯攻势时,李艺真正的杀招悄然降临,三百名\"穴地军\"通过预先挖掘的地道潜入城内,这些擅长土木作业的工兵来自范阳矿工世家,手持特制\"锹刃\"(铁锹边缘开刃)近战凶悍无比。
当西门敌楼升起狼烟时,高士兴才惊觉城内混入敌军,急调预备队围剿。此时李艺亲率两千具装骑兵从东门突入,人马俱披铁甲的幽州铁骑如同移动堡垒,将仓促组织起来的夏军长矛阵冲得七零八落。
这场持续六个时辰的笼火城攻防战,最终以夏军溃退告终。高士兴在亲卫拼死保护下从水门逃脱,三万人马折损过半,八百突厥附离骑兵仅存七十六人。
但这场惨败背后,暗藏着更深层的冷兵器时代的战略得失。窦建德虽未达成夺取幽州的战略目标,却成功牵制李艺主力达月余之久,为夏军主力南下介入洛阳战局赢得了时间。
而李艺虽保住幽州,却因消耗过大无力西进配合李世民,导致虎牢关之战初期唐军陷入孤立。笼火城墙垣上密布的箭痕,至今仍在诉说着那个决定天下归属的夏天,当李世民在洛阳城下苦战王世充时,东北方三百里外的这场战役,早已为中原决战的胜负埋下伏笔。
幽州之战,窦建德夏军溃败的同时,还折损了麾下一员大将王伏宝。而王伏宝并非战死,这位本该在沙场马革裹尸的悍将,最终竟陨落于窦夏政权内部的权力倾轧之下。《资治通鉴》载:“王伏宝勇猛善战、谋略出众,堪称全军第一,但遭其他将领嫉妒。众人诬告他谋反,窦建德下令处死。”
当年,烽烟四起的河北大地上,王伏宝的鲜血染红了乐寿城南的刑场沙土。这位窦建德麾下\"鹰扬左将军\"的陨落,绝非寻常的诛杀叛将戏码,而是撕开了大夏政权华丽袍服下溃烂肌体的第一道裂口。当刽子手的横刀斩落时,刑场四周观刑的夏军将领们或许不曾想到,这个被他们联手构陷致死的同僚之魂,将化作笼罩在窦建德集团上空的诅咒,最终在虎牢关的烈日下应验为十万大军的覆灭。
王伏宝的崛起轨迹,本身就是窦建德军事集团草莽特质的缩影。这个出身河间盐户的汉子,大业七年(611年)因手刃催税胥吏亡命江湖,在漳南芦苇荡里与窦建德相遇时,腰间别着的还是半截生锈的铡刀。
但在随后征讨张金称、高士达的恶战中,他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大业十二年(616年)饶阳之战,他率三十死士夜袭隋军大营,火烧粮草导致官军崩溃;武德元年(618年)聊城围歼宇文化及,他独创的\"三叠阵\"以盾牌兵、长枪手、弓箭手梯次配合,硬生生扛住了骁果卫的七次冲锋。
更难得的是其治军之能,所部\"黑云都\"每逢驻扎必先掘井修厕,士卒掠民者立斩,在遍地流寇的河北战场堪称异类。当时,建德抚其背叹曰“使诸将皆如伏宝,天下不足平也!”
不过,正是王伏宝这种超群的才能,埋下了其惨死的祸根。武德三年(620年)春,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