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秦王李世民吕州之战(3 / 5)
衙,始建于唐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故宫博物院、河北保定直隶总督署、河南内乡县衙构成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古代官文化系列,被中国古建筑研究专家梁思成先生称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其建筑布局规整,功能齐全,体现了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封建官府的威严。
清代建筑朱家大院,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椽檩油漆色彩依旧鲜艳,雕刻工艺精湛,布局错落有致,是霍州市清代古民居的杰出代表,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家族的传承与文化底蕴。
俗称石佛崖的千佛崖,亦名佛峡,位于霍州市辛置镇郭庄村。崖岩造像经唐、宋、元、明历代精雕细刻而成,大小佛像1000余尊,十一面观音是千佛崖摩崖造像的显着特征之一,其崖岩造像被入选山西省十大考古发现。
具有独特的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南杜壁大教堂,高耸尖塔、彩色玻璃窗,在与光影交织下的神圣氛围营造,展现着中西文化交融之美。
小西天,原名干佛庵,寺内塑天官仙界,天门题“道入西天”,被称作“小西天”。上院是全寺的精华,正殿大雄宝殿里诸佛端坐,十大弟子、八大金刚、四大天王、十二乐伎、人面飞天、神鸟等各种佛教人物、故事都在殿内,俨然一副仙宫佛国、西天“极乐世界”的景象。
位于霍州市东郊2.5公里处的娲皇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坐北面南,一进院落。庙内沿中轴线分布有戏台、东西庙门、东西配殿、献厅、娲皇圣母殿及东西侧垛殿等。东配殿和西配殿分别塑有女娲、伏羲等大型情节泥塑,娲皇圣母殿内有满墙清代壁画,以娲皇圣母“开天立极”“万事母仪”为主题,描绘了圣母宴请众多神仙人物的宏大场面,继承了元明两代的绘画风格。
在唐初,古吕州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从地理位置来看,吕州位于太原盆地与临汾盆地之间,是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控制着进出太原的重要通道。在军事上,谁掌握了吕州,谁就能够在南北交通线上占据主动,便于军队的调动和物资的运输。
此外,吕州周边地区土地肥沃,农业资源丰富,能够为军队提供充足的粮草供应,是战争中的重要后勤保障基地。在政治上,吕州是唐朝在北方地区的重要行政区域,其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唐朝在北方的统治秩序。
因此,李唐与刘武周的战争中,寻相选择退逃至吕州主要主要便是考虑到战略转移需要。当时刘武周派遣宋金刚、尉迟恭、寻相等人攻打唐朝,但在柏壁之战中,唐军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与宋金刚军团对峙。寻相作为宋金刚的部将,在与唐军的战斗中多次受挫,如美良川之战和安邑之战,损失惨重。为了保存实力,寻找新的战略机会,寻相需要从正面战场转移至后方,吕州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成为了他们退逃的合理选择。
在吕州的战略价值方面考虑,如前文所述,吕州地理位置重要,交通便利,且周边有一定的物资基础。寻相退逃至吕州,可以利用吕州的地理优势,重新组织军队,补充物资,等待时机再次与唐军作战。同时,吕州也便于他们与刘武周的其他部队取得联系,协同作战。
其次便是寻相部为了躲避唐军追击,当时,唐军士气高涨,紧追不舍。寻相为了避免被唐军包围歼灭,选择退逃至相对安全且有防御能力的吕州。吕州的地形和防御设施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保护,使其能够暂时摆脱唐军的追击,喘息休整。
哪知,秦王李世民亲率大军随后便追击而来。
武德三年四月,秦王李世民在河东柏壁之战中击溃宋金刚主力后,率军展开迅猛追击。其首要目标之一便是收复战略要地吕州(今山西霍州)。吕州地处汾河河谷,控扼南北交通,此时被刘武周部将寻相占据,成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