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唐高祖狩猎华山(3 / 4)

加入书签

,见证着丝路文明的交融。

十二月十二日寅时,承天门九通鼓响震落檐上霜花。羽林郎将高举九旒龙旗开路,太子李建成的青盖车与秦王李世民的赤轮辇分列玉辂两侧。尚乘奉御亲自执辔,特勒骠的蹄铁在朱雀大街青石板上迸溅火星。

行至华阴界碑,县令张蕴率耆老跪献西岳松露酒,松露酒在冰天雪地中蒸腾热气,皇帝李渊特赐御用金错刀,高兴地说道:";去岁大旱,今猎获皆归汝等。";

此言引得臣民山呼“万岁”之声惊起林间寒鸦。

华山庙前,太祝以朱砂在青玉版上书祝文,当祭文念至";翊亮皇极";时,晨光穿透云层形成罕见的光柱,忽有白虹贯日之象,随行史官疾书:“白虹贯日,紫气萦岳。”

当三牲血滴入螭首铜尊泛起奇异波纹的刹那,秦王所献突厥良驹突然齐声嘶鸣,被视为吉兆,随行史官当即记录祥瑞。

围猎号角甫响,虞候将军令旗挥动,八千禁军依八门方位展开三十里合围。李渊张雕弓扣鸣镝,金鈚箭破空之声未绝,百步外头鹿应声而倒,箭镞入石三分(今华山射鹿岩犹存箭痕)。

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的较射引得诸将争胜,最终世民以七箭贯睛夺魁。

云台峰顶的庆功宴上,篝火映红半边山崖。太乐令献演新谱《破阵乐》,秦王旧部闻鼓角声皆离席起舞。酒酣之际,李渊执萧瑀之手叹道:";吾儿辈若能如猎场同心,何惧突厥铁骑?";

次日,唐朝朝廷颁诏免华阴三年租调,诏书飞传河东前线,更将猎获制成三千斤鹿脯驰送河东前线。特赐猎获鹿脯三千斤犒军。

月余后柏壁捷报至,军中传言秦王阵前亲擂华山鹿皮战鼓,声震百里摧敌胆魄。

此番冬狩非但成就";天策上将";美谈,更令华山成为李唐皇室精神图腾。开元年间玄宗西巡,仍见当年箭孔密布之";射鹿岩";,《华岳鸣銮图》之名首现元杂剧《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以纪盛事。而今细观《皇甫诞碑》明代拓本边款出现";华岳鸣銮";字样,千年风霜难掩武德遗韵。

此次华山狩猎,是初唐政治史上一场极具象征意义的国家典礼。这也是一次彰显新生政权合法性的政治仪式。在唐朝立国初期面临四方割据、突厥威胁的困境下,李渊通过华山狩猎展示军事实力与统治权威,向内外宣示李唐政权的正统地位。狩猎活动中严格的礼制安排,如太卜占卜、三驱之礼等,都体现了";受命于天";的政治诉求。

这次狩猎活动还开创了唐代";军礼";制度的先河。《唐六典》记载的狩猎筹备流程,成为后世帝王田猎的典范。特别是将军事演练与狩猎结合的";八门金锁阵";,展现了初唐军事制度的创新性。

同时,这次狩猎促进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整合。通过共同参与狩猎活动,李渊与太子、秦王及文武大臣强化了政治认同,为应对当时复杂的军政局势创造了团结基础。

从文化史角度看,这次狩猎活动也确立了华山作为李唐王朝精神象征的地位,为此后历代唐皇巡幸华山奠定了基础。而活动中诞生的《秦王破阵乐》更成为唐代重要的宫廷乐舞。

武德二年的这次狩猎,直接反映了初唐国家机器的运作效率,从政事堂决策到地方执行的多部门协同,展现了唐代官僚制度的成熟,为";贞观之治";的制度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

在这里,您将亲历玄武门之变的血色黎明,解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