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窦建德剑指中原(4 / 5)
> 在八月十三日,窦建德采纳谋士宋正本之策,改强攻为火攻。建德令士卒负柴填堑,乘夜积蒿焚南门。";
时值秋旱,西北风劲急,火借风势烧毁城楼。袁子干亲率家僮百人死守瓮城,以醋泼洒木梁阻燃,苦撑至次日辰时。
然然而,唐军外援断绝,史书记载";建德填堑,四面进攻,城中弓矢俱尽。";,致使守军士气崩溃。
";窦建德攻洺州,总管袁子干拒之...建德昼夜急攻,子干坚守旬余,粮尽力屈,城陷。";
八月十六日上午九时,袁子干白衣出降。
窦建德上前紧握袁子干的双手,说道:“公竭力事主,乃忠臣也。”随后便任命其为夏军兵部尚书。
这种处置体现了窦建德收揽人心的政治智慧,也侧面印证袁子干此战确系力战而降,确属忠义良将。只不过,投降后的袁子干史籍再无记载,或隐退或早卒,成为乱世浮沉中消失的影子。
此役对窦建德的战略影响深远,他控制洺州后,彻底切断唐军太行山以东的联络,迫使李渊调整战略重心。而袁子干的悲剧性结局,则揭示隋唐易代之际地方官员在忠诚与现实间的艰难平衡,既要恪守臣节,又需为阖城生灵负责,这种两难的人性思考正是乱世守臣的普遍困境。
窦建德攻下洺州后,继续挥军进攻相州。
李神通部在从洺州撤退军至相州时,因时间紧迫,仓惶行军时好多物资未能携带,大部分尽留洺州城。之后在路途中又";铠仗失亡三分之二";,兵力虽有三万之众,但战备物资非常紧张。
李神通屯兵相州不足十日,此刻,突然接到驿卒报告,称窦军追击将至,便立即召来诸将在中军帐召开军事会议。《旧唐书·李神通传》载其言:";黎阳仓粟山积,据险临河,可与世积合势。";
而窦建德大军自洺州沿漳水东进,日行六十里,沿途又收编了许多流民,声势愈发壮大。
经过军事研判后,李神通便决意放弃相州,趁着漳水秋汛未退,率部夜渡。唐军拆民户门板为筏,火光绵延三十里,窦军前锋遥见,疑为诱敌,未敢轻进。
当时,淮安王李神通弃相州而趋黎阳的决策,实为唐初河北战局的关键转折。
相州(今安阳)虽为漳水南岸重镇,然而此地";城垣卑薄,无险可恃";。反观黎阳(今浚县)坐拥永济渠与黄河交汇口,更掌控黎阳仓要地,《通典·食货》记录此仓";周回二十里,积粟八百窖";,乃隋末唐初中原最大粮储基地。李神通选择";以仓为垒";,实为以粮秣优势抵消唐军的兵力劣势。
淮安王李神通审时度势,决定放弃相州(今河南安阳)这一战略要地,率领唐军主力向黎阳仓方向撤退。临行前,李神通特意留下相州刺史吕珉继续镇守相州城,并调拨了部分精锐部队协助防守。
吕珉原是隋朝旧臣,归顺唐朝后因才干出众被委以重任。面对来势汹汹的窦建德大军,他立即组织军民加固城防,在城墙上增设弩机,并下令将护城河拓宽加深。为鼓舞士气,吕珉每日亲自巡视城防,与将士同甘共苦。
八月二十三日,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抵达相州城下。夏军首先采取围城战术,在城外筑起土山,架设云梯。吕珉则指挥守军以火油、滚木等守城器械顽强抵抗。经过三日激战,夏军伤亡惨重却始终未能突破城墙。
见强攻不奏效,窦建德改变策略,暗中派人潜入城中策反。在重金收买下,守军副将叛变投敌,趁夜打开城门。吕珉闻讯立即率领亲兵前往堵截,在城门处与叛军展开激烈巷战。终因寡不敌众,这位忠勇的刺史力战身亡。
《资治通鉴》记载:&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