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窦建德农民起义军的崛起和衰败(2 / 5)
将其灭族!”
随后,窦建德任命王琮为瀛州刺史。瀛州即河间郡,窦建德势力沿用的是北魏时期太和年的建制,故其称河间瀛州。
当时,对出身于农民起义军的首领窦建德来说,他的这种做法,着实有着不可忽视的进步性。在那个乱世之中,诸多将领为了一时意气或个人私欲,常常滥杀降卒,失了民心。而窦建德却能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和大局观,不因王琮曾经的抵抗而斩尽杀绝,实属难得。他知道百姓渴望安定的心理,明白忠臣的可贵,以礼相待王琮,更是借此向天下昭示自己的仁德之心,希望更多的郡县能够归附,这种策略不仅稳定了军心,也赢得了民心,为其后续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而王琮的事迹不仅体现了他的忠诚和智慧,也展示了他在乱世中的生存之道。通过顺应时势,王琮不仅保护了自己和百姓,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的格局和进程。
自此,河北的其他郡县听说后,争着归附窦建德起义军,这也使得窦建德起义军在隋唐交替之时成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军事势力。
窦建德大军凭借猛然增强的军事实力开始在河北一带攻城略地,一路披荆斩棘,势如破竹。其虎狼之师所到之处,城郭纷纷沦陷,没多久,景城也被窦建德大军的铁骑踏破。
隋唐时期的景城是现今的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这里地处华北平原东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金丝小枣的种植。金丝小枣产业,已成为当地的一大支柱产业。沧县出产的金丝小枣以其皮薄、肉厚、核小、味甜而驰名中外。
沧县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在春秋战国时期沧县为燕、齐、赵三国地,秦朝时属巨鹿郡。北魏孝明帝熙平二年(公元517年)设立沧州,此后历经多次行政区划变更,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景城改为平县置,属瀛州。
大业初年,景城属河间郡。唐朝时期,景城继续作为瀛州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行政地位。在唐朝后期和五代时期,景城出现了两位着名的历史人物——严庄和冯道。严庄是唐朝节度使安禄山的军师,心腹谋臣,策动安史之乱的关键人物之一。冯道则是五代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历任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宰相,历经十个皇帝。
着名的沧州铁狮子铸于后周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形体最大的铸铁狮子。沧州铁狮子和旧城遗址公园是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展示了沧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沧县还被誉为“武术之乡”、“书法之乡”和“曲艺之乡”,拥有深厚的武术文化、书法和曲艺底蕴,以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多样的民俗活动而闻名。
当窦建德身着战甲,意气风发地踏入景城时,城中断壁残垣间弥漫着战火的硝烟。他率众于城中巡视,审视着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城市。就在这时,有兵卒押来一人,此人正是担任户曹一职的张玄素。
张玄素,原名张朴,字玄素,是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人,生于隋初,在隋朝末年曾任景城户曹,为官清廉。负责掌管捕盗捉贼,维护治安。他初任户曹不久,就有百姓状告恶霸梁某窃取了他家的耕牛,张玄素调查获取梁的罪证后,不畏权势和外界压力,将其逮捕归案,坚持让梁某伏法,从而受到百姓高度尊敬和拥戴。
在窦建德攻打景城时,张玄素作为城中坚决抵抗的将领之一,这无疑成为了窦建德眼中一个潜在的威胁。窦建德本欲秉持着斩草除根,下令将张玄素斩杀,以绝后患。
然而,临刑前,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城中却突然出现了令人震撼的一幕。城中百姓听闻了这个消息,如同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召唤,从四面八方、大街小巷纷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