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浅水原战役唐军受挫(4 / 5)

加入书签

,改善交通条件,促进了陕州地区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发展。

他还注重地方的治安维护,严禁盗贼和不法行为。他建立了严格的治安管理制度,组织巡逻队伍,确保了陕州地区社会秩序的稳定。在他的治理下,陕州地区的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陕州总管李孝基还承担着重要的军事防御任务。他的辖区面临着来自其他割据势力的潜在威胁。李孝基积极组织军队进行防御演练,加强城防设施建设。他修筑城墙、加固城门,并且储备了充足的粮食和武器装备。这一系列的军事防御措施有效地保卫了陕州地区的安全,也为唐朝在中原方向的边疆稳定做出了贡献。

至于秦王李世民此次率大军前往泾州,大唐初建,他是否心存压力,能否成功抵御薛举军队,还是未知。

彼时,薛举,这位野心勃勃的西秦霸王,正率其虎狼之师,一路进逼高墌。

高墌城是唐朝时期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位于今陕西省长武县西北3公里的地掌村、戴家岭村、浅水村一带的浅水塬。

高墌城所在的邠、宁、泾州区域是丝绸之路关陇北道、关陇中道的重要途经地域,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自安史之乱之后,丝路东段干道逐渐北移,灵州成为交通要冲,也是西北民族地区茶马互市中心之一。

李世民听闻薛举的行军计划,便决定驻守高墌。

薛举的看李世民驻守高墌,便派出两路军马,作为游击部队,如一群饥饿而贪婪的狼群,狂飙突进,竟然蔓延至豳州(今陕西彬县)、岐州(今陕西凤翔)一带。一时间,边境之地烽火连天,百姓们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面对薛举的强大攻势,李世民深知此时不宜轻举妄动。他站在高墌城的高坡之上,望着城外那一片虎视眈眈的敌军,眼神中透着坚定与沉稳。他果断地命令唐军,深挖壕沟、高筑壁垒,宛如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钢铁防线,以逸待劳,不肯轻易与薛举正面交战。

然而,天不遂人愿,李世民突然染上疟疾。那病痛如恶魔一般缠绕着他的身躯,令他时常高热不退,身体极度虚弱。但他心系大唐的万千子民和万千将士,深知此时绝不能将军事大权随意交付。

经过深思熟虑,他将军事事务托付给了长史、纳言刘文静。刘文静,此人足智多谋,对朝廷忠心耿耿,深得李世民的信任。

与此同时,李世民还任命殷开山为行军司马,殷开山以吏部侍郎的身份膺此重任。他为人豪爽,且精通兵事,但或许在这一场战役中,已五十岁的他尚未完全领会秦王深意,且有轻敌之意。

李世民生病之际,专门对殷开山等人再三叮嘱:“薛举此次孤军深入,虽气势汹汹,但实则暗藏危机。他们远离本土,粮草的供应极为艰难,且长途行军,士兵早已疲惫不堪。若是那贼军来此挑衅,尔等切不可轻举妄动。待我痊愈之后,定当率军为尔等破此贼寇,扬大唐之威。”

殷开山领命而出,心中却另有一番盘算。他退出后,便与刘文静说道:“秦王意外染病,无法披挂上阵,心中或许是怕您无法应对这复杂战局,故才这般叮嘱。您想想看,那薛举长途行军,得知王爷卧病,必定会在心中轻视我们。此时,我们若能主动出击,炫耀武力,定能让那贼军心生畏惧,不敢轻举妄动啊!”

刘文静听闻,本欲劝说,但见殷开山态度坚决,且周围将领也纷纷附和,心中无奈,只得听从。于是,唐军便在高墌西南摆开了阵势。那一片战场上,军旗猎猎,刀枪粼粼,唐军将士们士气高昂,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薛举那边,何尝不知唐军的动向。他暗中派出细作,密切关注着唐军的一举一动。当他得知唐军依仗人多的优势而缺乏严密防备时,嘴角不禁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他迅速调兵遣将,准备给唐军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