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行走在刀刃上的宇文化及(5 / 7)
长安赶走李渊”看似是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实际上是非常盲目的。李渊当时已经在关中地区建立了相当稳固的势力,并且得到了很多人的拥护。宇文化及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力、后勤保障以及李渊的军事应对能力等多方面因素,仅仅凭借着一时的冲动和所谓的“正义性”(当然这种正义性是站不住脚的)就妄图发起征讨,这是一种缺乏战略眼光的决策,也可能连“战略性”都称不上,只是为了稳住众多想要“回老家”的将士的心。一个生性怯懦之人,面对一个庞大的政权体系,又会有多大的作为呢?
宇文化及如此不得民心且战略决策失误,他真的能够通过徵兵、征税来支撑他返回长安的计划吗?江都地区的民众会不会奋起反抗他的统治?而李渊在得知宇文化及的计划后,又会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是坐视宇文化及在江都自乱阵脚,还是主动出击先发制人?这一切,都为后续的历史发展留下了诸多悬念。
公元618年三月下旬,宇文化及挟持萧皇后、秦王杨浩等,开始向北出发,目标长安。
宇文化及任命左武卫将军陈棱为江都太守,全面负责留守江都事宜。
陈棱,字长威,庐江(郡治今安徽舒城)人,他年轻时因其父陈岘的功绩而被授予府兵军职,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陈棱是隋朝的重要历史人物,以其勇敢和智慧着称。他不仅在军事上有杰出表现,还参与了隋朝对台湾的开发,为中国的统一和扩张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棱在隋炀帝时期历任骠骑将军、武贲郎将等职,参与了多次重要军事行动。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在隋大业六年(610年)率军远征台湾,陈棱在隋大业六年(610年)率领隋朝水师进击流求(今台湾),这是台湾历史上第一次被中央王朝军事占领,为后来的台湾开发奠定了基础,陈棱被后人誉为“台湾开山之祖”。隋炀帝死后,陈棱被宇文化及任命为江都留守,但最终被李子通(隋末民变领袖,自称楚王)击败并杀害。
那么,宇文化及政变成功后,为何想要返回长安?为何不固守江都好好发展呢?
宇文化及政变成功后想要返回长安,主要是因为他缺乏稳固的权力基础,并且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多重压力。宇文化及的政变成功主要依靠的是禁卫军将士的不满和思乡之情,他虽然成功上位,但还是挡不住将士们的盼望归家的心态,所以这种基础并不稳固,难以支撑他在江都长期统治,于是就宣称要回长安,迎合拉拢这帮汉中子弟。
另外宇文化及还面临着另一个内部压力,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加封了司马德戡为温国公、光禄大夫,但心里对其一直非常忌惮,毕竟是他宇文化及做了渔人得利之事,这种内部的不稳定因素迫使他寻求更稳固的根据地
此外,江都是隋朝的东都,政治、经济中心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当时在江淮地区活动,杜伏威自称总管,辅公祏为长史,控制了淮南各县。这些起义军不仅控制了江淮地区,还不断向江都逼近,对江都形成直接的军事威胁,宇文化及在江都兵变后,不仅要面对内部的权力斗争,还要应对江都附近起义军的威胁,这些因素共同加剧了他的困境。
北归路上,萧皇后及六宫嫔妃依照旧制设立御营,御营前方另搭帐篷,宇文化及在此处理政务,侍卫排列仿照皇帝出行时的仪仗队伍。因为人员众多,他们强征江都人的船只,打算沿彭城(炀帝将徐州改称彭城郡)水路西行。宇文化及很赏识折冲郎将沈光(正四品,统领骁果军)的勇武,命其率领给使营(即御营)驻于禁内(御营内)。
沈光,字总持,吴兴人,出身官宦之家。他自幼骁勇敏捷,善于赛马,号称“天下第一”。大业年间,隋炀帝征召天下骁勇善战之人讨伐高丽,沈光报名参加,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隋炀帝任命为朝请大夫,后升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