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行走在刀刃上的宇文化及(3 / 7)
南,看到哥哥身处险境,心中悲痛万分。他抱着虞世基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宇文化及,希望能代替哥哥赴死。虞世南的情感诚挚而热烈,他觉得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自己有责任保护兄长。然而宇文化及却未被他的请求所打动,无情地拒绝了。之后将二人全部杀害。
在隋朝的官员中,黄门侍郎裴矩最有眼力劲儿,其心思缜密且老于世故。他提前预见到会发生动乱,因此他对待即便是最卑微的仆役也极为仁厚,前文我们讲过,他还提出建议,让骁果军士兵可以在江都娶妻成家,甚至可以纳妾。这看似是一件平常的事情,但在当时却有着特殊的意义。骁果军士兵大多是远离家乡的精锐力量,为他们娶妻,让他们在京城有了家庭的羁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军心,减少他们参与叛乱的冲动。
等到动乱爆发后,这些士兵心中对裴矩确实存在着一种别样的情感。众多叛军口中都传出这样的话 :“裴黄门(对裴矩的尊称)没有什么过错。”
随后,裴矩看到宇文化及后,远远地就毕恭毕敬地拜倒在马前,可谓马首是瞻,他的这个举动让宇文化及觉得他没有威胁,因此得以幸免于难。
另一位在叛乱中幸存下来的是苏威,他是隋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法律家,苏威出生于北周,是西魏度支尚书苏绰之子。他五岁丧父,继承美阳县公的爵位,任郡功曹。苏威主持修订了隋朝的法律《开皇律》,为法制整备做出了重大贡献。
苏威在朝廷中的名声和地位一直很高,平日里多忙于处理朝廷的各种事务,对于朝廷内部的权力争斗和阴谋诡计并没有过多地参与,所以在宇文化及等叛乱者眼中,他就像是一个与世无争的边缘人物。
宇文化及因为苏威未曾参与杨广朝政,也赦免了他。
宇文化及政变成功后,百官都前往朝堂道贺。
苏威看到形势已定,为了自身的安危,也前去拜见宇文化及。因为苏威的名声在外,他前去参见宇文化及时,宇文化似乎想借此展示自己的大度与威严,便召集众人出了府门迎接他,对他礼遇有加。
这个时候,按照常理来说,百官都应该到朝堂去表示祝贺宇文化及成功掌权,尽管这是一种扭曲的“祝贺”,装装样子的无奈之举也罢,在这种形势下,去了总比不去强。
然而给事郎许善心却不为所动。他心中有着坚定的忠君思想,对于宇文化及这种篡位夺权的行为深感不屑和愤怒,只有他没有到场。
许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今河北省徐水县)人,是中国隋代着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南朝陈和隋朝两个时期,以其才华和忠诚着称。此时他已六十一岁。
许善心九岁丧父,由母亲范氏抚养成人。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家有旧书万余卷,皆遍通涉。十五岁就会写文章,被称为“神童”。许善心最初在陈朝任职,历任新安王法曹、度支郎中、侍郎、撰史学士等职。隋朝统一后,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如秘书丞、礼部侍郎等。许善心着有《神雀颂》等文学作品,其文采受到隋文帝的赞赏,他续成了父亲许亨未完成的《梁史》,并编纂了《七林》等图籍目录,对后世史学具有很大贡献。
许善心的侄子许弘仁看到叔叔没有前去朝堂参拜新“掌柜”,急忙骑马来劝说许善心:“天子已经驾崩,宇文将军正在摄政,满朝文武都已齐聚。天道与人事自有其更迭的规律,何必过于忧虑,叔父而如此徘徊不前呢!”
许善心听后大怒,坚决不肯前往。
许弘仁看到许善心如此坚决的态度,只好转身骑上马,感慨于叔叔的忠义和执着,想到叔叔可能会遇到灭顶之灾,不禁伤心地哭泣着离开了。
宇文化及听到许善心如此不懂人情世故,心中十分恼怒。他觉得许善心这种公然对抗自己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