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唐王举办追谥大典祭祖固根基 李世民勇退薛家军解扶风之困(3 / 5)

加入书签

,受命与太常少卿祖孝孙正定庙堂雅乐,考察典故,核验当代之声,撰写出《正声调》一书,通行于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窦琎在扶风郡任职期间,积极参与到隋末动荡局势下的地方军事事务管理之中。扶风郡地理位置重要,是关中地区的组成部分,面临着来自各方势力的威胁。窦琎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开始整合当地的军事力量。他招募士兵,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例如,他注重士兵的基本军事技能训练,像骑射、步战阵法等方面的训练,使得他所统领的军队在应对周边小规模冲突时能够保持优势。

此外,窦琎与李渊是表兄弟关系,后来迎娶了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又成了李渊的妹夫。

当唐弼率军到达扶风郡郡城雍县时,扶风太守窦琎进行了抵抗,试图保卫城池,但因唐弼的军事实力太强,迫于压力,窦琎最终选择了投降。在投降后,窦琎被薛举的势力所控制。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的记载,薛仁杲攻至扶风郡汧源县时,对唐弼进行谈判劝降,唐弼为了自保其地,选择了投降薛举,并杀害了傀儡皇帝李弘芝。

然而,薛仁杲进入汧源城中后,背信弃义,趁唐弼没有防备,突然发动袭击,彻底击败了唐弼,尽收其众十万军马。唐弼仅率领数百名骑兵逃走。

唐弼逃至郡城雍县寻求太守窦琎支援,窦琎前期被迫投降与他,此时趁其兵力薄弱,另外也看不上唐弼的为人,就设计杀死了唐弼。自此存在仅三年“汧源帝国”彻底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薛仁杲在攻取汧源县后,薛举军势益盛,加上唐弼降兵号称三十万兵众,其筹划率众十万围攻扶风郡治所雍县,之后再直取长安。扶风郡距离长安不到二百里,一旦薛举发兵,将对李渊的统治构成直接威胁。

听到这个消息时,唐王李渊正在组织开会,与众将琢磨着这个到处为“王”的社会,先去灭哪个“王”呢,薛举此刻主动找上门来,那还能惯着他吗?

唐王新政权根基尚未稳固,又面临着来自东西两线的威胁,李渊听从了众位谋士的建议,采取分化瓦解和军事打击相结合的策略。他派使赴凉州(凉州位于今甘肃武威),招抚了割据凉州曾强烈抵抗薛举进攻的李轨,并封他为凉王,与之建立了良好同盟关系。

据《旧唐书》和《新唐书》等史书记载,稳定了凉王李轨后,唐王李渊根据当时的战略形势和军事需要,做出了派遣李世民出征的决定。

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十二月十七日,李世民奉唐王军令与殷开山、刘弘基、李靖等人率领唐军踏上西征之路,欲平定薛仁杲这一强大敌手,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当唐军行至扶风郡附近时,前方的探子飞奔回来,“报将军,前方发现薛仁杲的大军,已列阵于前方不远处。”

李世民听闻,眼神中闪过一抹兴奋与坚定,他深知这一战无法避免,且必须取胜。他望向身旁的将领们,高声道:“众将士们,今日之战,关乎我大唐兴衰。薛仁杲妄图阻挡我军西进之路,我等定要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破敌!”

众将士齐声呐喊:“愿听将军指挥!”

此时,战场上的气氛紧张得仿佛能拧出水来。薛仁杲的大军严阵以待,他们人数众多,且多为久经沙场的悍勇之辈。

薛仁杲骑在高头大马上,心中也暗暗得意:“李世民,你莫要以为我陇右军队好欺负,今日便是你的死期。”

李世民冷静地观察着敌军的阵容,心里却在迅速谋划着战术。他一边观察,一边对身边的李靖说:“李靖将军,敌军看似人多势众,但他们阵脚略显松散。可命骑兵从侧翼突入,冲击他们的薄弱之处,然后再由步军跟进围剿。”

李靖点头称是:“此计甚妙,将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