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群英荟萃长春宫,平阳公主筹组中国历史第一支“娘子军”(3 / 5)
史,后改任华州刺史,最终以华州刺史之职致仕,665年病逝,享年七十八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颜师古,本名籀,字师古,是唐朝时期的着名学者,经学家、训诂学家、历史学家。他出身儒学世家,是名儒颜之推的孙子、颜思鲁之子。颜师古在隋朝时曾任安养县(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县尉,唐朝建立后,历任中书舍人、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职,最终因病去世,享年65岁,谥号“戴”。颜师古的《汉书注》是他在史学上的重要成就,对后世的《汉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颜师古在文字训诂、声韵、校勘之学方面有深入研究,着有《匡谬正俗》《封禅仪注书》等作品。颜师古晚年闭门谢客,不与外界往来,专心研究学问。他因仕途不顺而感到沮丧,但这并未阻止他在学术上的追求。颜师古的一生充满了对学术的热爱和贡献,他的学术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使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李渊对前来投奔之人一一封了官职,这时,有鄠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下属县市)驿卒来见李渊,呈上书信。
李渊刚看了一眼,就把柴绍喊来,笑着说道:“我的女儿真是智勇双全,巾帼不让须眉啊。”
说完将书信递给女婿,柴绍看后,也是非常高兴。李渊说道:“你快去挑选轻骑快马,带人去把我女儿接过来吧。”
前章我们讲过,李渊的三女儿(李氏,即平阳公主)是柴绍的妻子。李渊与李世民在晋阳城筹备起兵义时,柴绍接到二舅哥李世民的密信,让他赶快到晋阳会合。他出发后,妻子李氏可没闲着。她听说父亲李渊起义后,立即回到自己陪嫁的庄园,变卖了家产,隐藏身份,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自掏腰包赈济灾民,借此机会,将所有钱财用于招募士兵,很快就聚集起六百余人的队伍。
李氏从小熟读兵书,深谙谋略。她听说长安的一个大富商何潘仁因钱财货物被隋朝军队拉走充公,投告无门,一怒之下携裹了一群胡商举起大旗造反。他手下已发展有数万人,也曾打败过隋兵。
这位“李公子”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摸透了何潘仁的商人本质,于是就交代家中亲信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最初拒绝归降,但在马三宝的劝说下,考虑到自己的处境和未来的利益,最终决定归附李氏。何潘仁的加入,迅速增强了李氏的军事实力,成功收编了数万人规模的军队。
随后,李氏显露女儿身,起兵响应父亲李渊,并陆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等多支义军,而且还广招女兵。
李仲文,本名李仲威,出身于唐朝宗室,他的父亲是真乡郡公李衍,祖父是隋朝的赵国公李弼。李仲文在隋末改名夺祸,隐匿在盗贼当中,后成为头领,加入李氏的军队后,他因屡次击败刘武周的入侵,战功赫赫。唐军攻打王世充时,关中空虚,李仲文被指控与突厥通谋,意图袭击长安。唐高祖李渊因此派裴寂、陈叔达和萧瑀对其进行严刑审问,最终处死了李仲文。
向善志原本是一位义军首领,拥有一定的军事实力和地方影响力。在隋末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在关中地区活动,寻求政治和军事上的支持。后来听说李渊之女李氏起义,被李氏的才智和诚意所吸引,决定率领自己的部队投靠李氏。向善志在李氏的麾下,参与了多场对隋军的战斗,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部队成为李氏娘子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李氏的领导下,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纪律性。
李氏治军严明,禁止士兵侵犯百姓,因此深得民心,前来投奔她的人越来越多,李氏带领队伍攻下了盩厔(今作周至,是陕西省西安市下辖的一个县)、武功(今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武功镇)、始平(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南方向)等县,她的军队迅速发展到七万多人,其中军中女兵的数量是相当可观的,被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