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以民为本(4 / 4)

加入书签

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朝廷派人重新丈量全国土地,将无主荒地和被豪强侵占的土地收回,按照人口多寡分配给失地农民,并发放农具和种子,允许农民在缴纳固定赋税的前提下,自主经营土地。

河南农户张老五一家分到了十五亩良田,他带着妻儿在田里辛勤劳作,秋收时不仅还清了官府的借粮,还余下了不少粮食。

除夕夜,一家人围坐在温暖的炕头上,吃着香喷喷的饺子,张老五抹着眼泪说:“以前给地主种地,累死累活也填不饱肚子,现在有了自己的地,日子总算有了奔头!”

在关注物质生活的同时,桑明川也十分重视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他下令整理民间流传的戏曲、歌谣,组织文人对其进行改编,将忠君爱国、勤劳善良、邻里互助等思想融入其中,在各地搭建戏台,每逢节庆便免费演出。

这些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深受百姓喜爱,孩子们跟着戏台上学唱,大人们在劳作之余讨论剧情,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在西北边陲的一个小镇,原本因民族杂居而偶有摩擦,自从戏台搭起来后,各族百姓常常聚在一起看戏,语言不通便用手势交流,戏里的故事成了大家共同的话题,渐渐地,邻里之间的隔阂消除了,互帮互助的场景越来越多,小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和谐景象。

民生改善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更反映在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上。

随着粮食产量的增加、商业的繁荣、教育的普及,大永汉帝国的人口数量逐年增长,国库储备也日益充盈,为后续的边疆防御和海外开拓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桑明川站在皇宫的角楼上,望着远处炊烟袅袅的村庄和车水马龙的集市,心中更加坚定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

他知道,民生建设是一条永无止境的道路,只有持续不断地倾听百姓心声、解决百姓难题,才能让大永汉帝国在历史的长河中行稳致远,真正实现“万方来朝,百姓安康”的盛世愿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