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非洲沿岸(5 / 5)
来建造船只的好材料。
舰队里那些经验丰富的木匠们,便耐心地向村民们传授更为先进的造船技艺。
“看到这道龙骨了吗?“
老王用凿子在柚木上划出弧线,“这样船身就不会像香蕉叶一样弯曲。
“
村民卡鲁的儿子穆萨突然用贝壳在沙地上画起永汉船只的草图,木炭笔勾勒出三桅帆船的轮廓。
当第一艘带龙骨的渔船下水时,全村人都来围观,卡鲁的妻子法图玛用椰壳瓢舀海水浇在船:“愿波塞冬保佑你。
“
卡鲁驾驶着这艘新渔船出海捕鱼,一次出海所捕获的鱼量就比以往多了三倍。
他激动万分地将最大的一条金枪鱼献给了郑森,鱼鳃还在微微颤动,鳞片在阳光下如同碎银。
“这是大海的恩赐。
“
郑森突然用斯瓦希里语说道,惊得卡鲁手中的鱼叉掉在沙滩上,激起的沙粒落在金枪鱼的眼睛上。
在与非洲沿岸各个势力进行交往打交道的过程当中,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永汉的医生们不仅仅承担着治疗疾病的职责,他们还积极地向当地的巫医展示现代医学的独特魅力。
在一个部落里,部落里的巫医始终坚持用跳大神这种传统的方式来治疗患有疟疾的病人。
“恶灵附身在肝脏里!
“巫医恩戈马挥舞着蛇皮权杖,铜铃铛的响声震落了茅草屋顶的灰尘。
永汉医生周铁牛突然扯开患者的缠腰布,奎宁针剂刺入皮肤的瞬间,恩戈马的鹦鹉突然尖叫:“魔鬼!
魔鬼!
“
当患者在服用了奎宁之后奇迹般地退烧时,那位巫医放下了手中用于做法事的法器,怀着好奇和敬佩的心情向永汉医生请教其中所蕴含的奥秘。
翻译官马明远正在编纂词典,突然听到争吵声:“这个词应该是真主不是上帝!
“
斯瓦希里语教授卡玛拉将阿拉伯语圣经摔在词典上,墨水在“和平“一词上洇开。
一些非洲的部落领,对永汉的科举制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普通人也能当大官?“蒙巴萨酋长摸着科举放榜的布告,突然现自己的名字被学生用木炭写在角落,旁边画着滑稽的官帽。
当他们得知在永汉选拔官员的时候并不看重出身,只看个人才华的时候,纷纷感叹这种制度的公平性,认为这是一种非常先进和合理的制度。
随着贸易的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由于永汉商品大量涌入非洲市场,一些非洲城邦的传统手工业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例如,在摩加迪沙,当地的传统陶器在永汉精美瓷器面前几乎无人问津。
老陶工奥马尔的孙子艾哈迈德偷偷用永汉瓷土捏制长颈鹿,被祖父用陶轮支架打得头破血流:“叛徒!
我们的红土陶器用了八百年!
“
这种情况使得当地的陶工们面临着失业的困境,他们的生计一下子变得岌岌可危。
郑森在得知这件事情之后,并没有选择忽视这个问题。
他果断地命令永汉的工匠们与当地的陶工进行合作,将永汉先进的制瓷技术与非洲传统的图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瓷器风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