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6章 以民为本(3 / 4)
,也要像先生一样,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桑明川听了小女孩的话,心中十分欣慰。
他转过头,对随行的官员们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看,这些孩子啊,他们就是我们这个国家未来的希望之所在。
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有机会读书识字,接受良好的教育。
尤其是那些女孩们,我们绝不能让占人口一半的她们沦为文盲,要让她们也拥有改变自己命运、为国家展贡献力量的知识和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繁荣。”
官员们纷纷点头,表示一定会牢记陛下的教诲,全力以赴办好教育事业。
夕阳西下,桑明川带着满满的收获和欣慰,离开了这个充满希望和活力的集镇。
他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困难要去克服,但只要心中装着百姓,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国家前进的步伐。
回到宫中,桑明川立刻召集户部、工部、农部等相关部门的官员,将微服私访时收集到的情况一一告知。
他着重强调,新种子的推广需进一步扩大范围,让更多偏远地区的农民也能受益,同时要建立更完善的农技指导体系,确保每一户农家都能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
对于永汉币的流通,他要求户部联合各地商栈,加强对货币使用的宣传与监管,严厉打击伪造货币的行为,保障金融秩序的稳定。
而教育方面,他提出在未来三年内,要在各州府、县镇普遍设立官办学堂,不仅要教授基础的读写算,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需求,增设农技、纺织、木工等实用技艺课程,让百姓既能读书明理,又能掌握谋生技能。
此外,桑明川还特别关注到集市上一些商贩反映的物流不畅问题,当即下令工部牵头,组织人力物力对全国主要官道进行修缮拓宽,并鼓励民间商队组建运输联盟,降低货物运输成本,让各地的物产能够更便捷地流通起来。
他对官员们说:“民生之事无小事,百姓的每一个诉求都关乎国家的根基。
我们不能只看到战场上的胜利,更要看到田埂上的炊烟、集市里的笑语、学堂中的书声,这些才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强大的标尺。”
官员们听后,纷纷表示将即刻着手落实各项举措,不敢有丝毫懈怠。
一场自上而下的民生改善浪潮,就此在大永汉帝国悄然铺开,从京城到边疆,从城市到乡村,处处都能感受到政策带来的新变化,百姓们的脸上也渐渐露出了更多安心的笑容。
为了确保民生政策能够精准落地,桑明川还特意设立了“民情反馈司”
,选派正直能干的官员专门负责收集各地百姓的意见与建议。
无论是关于赋税征收的调整、水利设施的修建,还是对地方官吏的监督,只要是百姓反映的合理诉求,都会被迅呈递到朝堂之上,由相关部门限期答复并解决。
例如燕山地区曾因雨季排水不畅导致农田受涝,民情反馈司接到消息后,仅用三日便将详细情况上报,桑明川当即下令调拨粮草和工匠,联合当地官府开凿新的排水沟渠,不到一个月便缓解了水患。
百姓们看着清澈的渠水顺利排走,田地里的秧苗重新焕生机,纷纷感叹:“陛下真是把我们的冷暖放在了心坎上啊!”
与此同时,桑明川深知仅仅依靠官府的力量远远不够,还需激民间的活力。
他鼓励各地乡绅富户参与到民生建设中来,对那些出资修建桥梁、开办义学、接济贫弱的乡绅,朝廷会赐予“乡贤”
牌匾,并减免部分赋税作为嘉奖。
这一举措极大地调动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许多地方很快涌现出一批由乡绅牵头、百姓参与的民生工程。
在山西,一位姓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