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洛城狂潮当东方古韵撞上西海岸不羁(1 / 4)
当苏哲真正开始以一个“学员”
而非“旁观者”
的身份,去尝试触碰“未来之星”
训练营乃至整个洛杉矶的脉搏时,他才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做真正的“文化冲击波”
——而且是海啸级别的!
这里的空气,似乎都比国内多了一丝自由不羁的味道,也多了一分野性生长的躁动。
美国校园文化,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这种精英体育预备营的文化,与苏哲过去十几年所习惯的含蓄、内敛、集体至上的东方氛围,简直是两个平行宇宙的产物。
派对!
是的,派对!
几乎每个周末,甚至在某些训练不太紧张的平日夜晚,宿舍楼里总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重低音,节奏感强劲的嘻哈音乐混合着学员们肆无忌惮的笑闹声,穿透薄薄的墙壁,直往苏哲的耳朵里钻。
他曾被迈克半拉半拽地拖去过一次。
昏暗闪烁的灯光下,年轻的男男女女们随着音乐疯狂扭动着身体,空气中弥漫着青春荷尔蒙与廉价啤酒混合的奇特味道。
有人在玩着投杯球(beerpong),输了的便仰头灌下一大杯啤酒,引来一阵哄笑;有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高声谈论着最新的球鞋、哪个nba球星又打出了逆天数据,或者哪个好莱坞女星又有了新的绯闻。
苏哲端着一杯迈克硬塞给他的可乐,像一尊来自东方的古老雕塑,与周围的狂欢显得格格不入。
他试图理解这种喧嚣背后的快乐,但更多的是一种手足无措的局促。
还有橄榄球赛!
学院偶尔会组织学员们去看附近大学的橄榄球比赛。
那场面,简直是苏哲前所未见的。
数万人的体育场座无虚席,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能将人的耳膜震得嗡嗡作响。
球员们穿着厚重的铠甲,在场上进行着原始而暴力的冲撞。
每一次成功的达阵,都能引爆全场的激情。
穿着清凉的啦啦队员们活力四射,用热舞和口号点燃着每一个角落。
苏哲看得目瞪口呆,他无法理解这种运动的复杂规则,只感觉到一种扑面而来的,近乎野蛮的生命力。
这与篮球的灵动、技巧和团队配合,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更是层出不穷:戏剧社、音乐社、辩论社……甚至还有“电子竞技俱乐部”
!
学员们的生活,似乎永远充满了选择和可能性。
苏哲也敏锐地观察到,这里的学员们对于“身体”
的崇拜和投入,达到了一个惊人的程度。
训练结束后,健身房里总是人满为患。
那些肌肉虬结的家伙们,在各种器械上出野兽般的嘶吼,杠铃片撞击的铿锵声不绝于耳。
他们对着镜子,欣赏着自己舒张的肌肉线条,仿佛那是世界上最美的艺术品。
周末,当苏哲还在思考是去图书馆啃英语,还是去球场加练投篮时,迈克和其他一些学员,已经开着不知道从哪里淘来的、漆皮都快掉光的二手敞篷车,引擎出“突突突”
的咆哮,兴高采烈地奔向几十公里外的马里布海滩,去享受阳光、沙滩和冲浪的乐趣。
他们黝黑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光,笑容灿烂得如同加州的阳光。
一开始,苏哲对这种过于奔放、甚至有些“放纵”
的氛围,是极度不适应的。
他习惯了国内那种目标明确、纪律严明、一切为了“更高、更快、更强”
的集体主义训练模式。
他更喜欢在结束了一天的疲惫训练后,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看书,或者在空无一人的球场上,默默地加练,感受篮球与指尖的每一次亲密接触,聆听篮球空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