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于伟正谈迎宾楼,林华西说有困难(2 / 5)

加入书签

会在这个时间点,以如此不加掩饰的方式旧事重提。他林华西在省煤炭局担任多年领导干部,也是经历过风浪、见识过阵仗的厅级干部,此刻竟也感到一种罕见的窘迫和措手不及。于伟正的话太直白,是将问题直接摆上了台面。

于伟正敏锐地捕捉到了林海西的情绪波动,笑着他随意地摆了摆手,姿态显得很放松:“华西啊,你别多心,更别有什么思想包袱。我这么说,绝不是批评你,更不是对你有什么看法或者埋怨。恰恰相反,你作为市纪委书记,能够敢于独立思考,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原则,能够在重要问题上发表不同意见,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品质!我是坚决反对那种明哲保身,遇到矛盾绕道走,‘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危害极大!我在省委组织部工作的时候,对此是深有体会,甚至可以说是痛心疾首。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能力和自觉,在我们当下的干部队伍里,不是太多了,而是远远不够,太缺乏了啊!”

他的语气转而变得语重心长起来:“发展的本质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一个不断遇到矛盾、分析矛盾、继而解决矛盾的动态过程!而解决矛盾,靠什么?离不开斗争!缺乏斗争精神,不敢去触碰固化的利益格局,不敢直面盘根错节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永远解决不了真正的矛盾,问题只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积重难返,留下一堆谁也收拾不了的烂摊子!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心态是‘遇事就拖,有事就躲’,表面上维持着一团和气,歌舞升平,底下呢?却是暗流汹涌,积弊重重,这种形势,其实非常严峻,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林华西默默地听着,不得不从心底承认,于伟正的理论是丰富的,看问题的高度和深度,确实高人一筹,总能一针见血,直指要害。林华西诚恳地说道:“于书记,听您这一番鞭辟入里的分析啊,真是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受益匪浅,胜过读十年书。在推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我是往往考虑客观困难多了一些,瞻前顾后,缺乏那么一股子敢闯敢试、敢啃硬骨头的魄力。您的这番指示,对我触动很深,也受到了极大的启发和教育。”

两人又就当前反腐的形势交谈了约一刻钟。林华西将话题拉回最现实的操作层面,脸上再次浮现出真实的难色:“于书记,您的指示精神我完全领会。但是,关于关停迎宾楼的具体执行路径,我确实还有一些实际困难需要请示。纪委的主要职责毕竟是对干部的监督,核心嘛还是查办案件、监督管理干部。对于市场主体的具体经营活动,我们没有直接的、法定的行政管理权。如果由我们纪委出面,直接去要求关停一家民营企业,于法理上,确实依据不足;于职责上,也超出了纪委的职权边界。这样操作,很容易授人以柄,被外界质疑我们滥用职权,干预市场经济,反而让我们陷入被动。”

于伟正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笑着说道:“华西同志啊,你考虑得还是片面了。程序合法、依规依纪,这是我们做事的基础和前提,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但是,解决问题,更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找准突破口。华西啊,你想想,迎宾楼是谁的产业?这块招牌后面站着的是谁?你我都心知肚明,是周海英嘛!周海英同志现在的身份是什么?是我们东原市的城管局局长,是受党教育管理多年的领导干部!是党的干部!那就必须首先把局长这个公职当好!怎么能一边当着官,一边又做着商人,脚踩体制内和市场经济两条船?现在可是不允许的!”

于伟正的目光变得深沉了些,说道:“我为什么首先考虑让纪委来牵头处理这件事?正是因为它核心指向的是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问题、作风建设问题!由你们纪委出面,代表组织去找周海英同志进行一次严肃的、正式的谈话,这是从关心爱护干部、防止小毛病演变成大错误的立场出发,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这远比等到事态恶化再去处理,显得更有人情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