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4章 于伟正谈迎宾楼林华西说有困难(4 / 6)

加入书签

区去,实地视察他们区‘三化三基’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

现在这个时间……我先去庆合市长办公室坐一坐,聊几句。”

林雪听到这个安排,几乎是下意识地追问确认:“书记,需要我提前打个电话,请张市长过来您这边吗?”

于伟正摆了摆手,语气平常:“不用那么麻烦,我直接过去就好,几步路的事情。”

说完,于伟正便推开自己办公室的门,径直走到隔壁市长张庆合的办公室门口,抬手不轻不重地敲了两下,便推门走了进去。

张庆合正伏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批阅着厚厚一叠文件,听到动静抬起头,见是于伟正,脸上立刻露出热情的笑容,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客气和一丝明显的意外,连忙站起身:“哎呀,于书记!

您有什么指示,让林雪同志喊我一声,我过去就好,怎么还亲自劳动您过来了!”

于伟正脸上笑容随和,很自然地走到靠墙的沙组主位坐下:“庆合市长,咱们之间就不必这么客气了嘛。

我过来,是想着有几项比较重要的工作,需要及时和你汇报沟通一下,通通气。”

伟正书记刻意使用了“汇报沟通”

这样的字眼,将自己的姿态放得比较低,显得很尊重对方。

张庆合可丝毫不敢托大,连忙从办公桌后快步走出来,在于伟正旁边的单人沙坐下,连连摆手,语气诚恳:“于书记啊,您可千万别这么说。

哪有市委书记来向市长汇报工作的道理,您这是要折煞我啊!

有什么工作安排和指示,您尽管部署,我们市政府这边坚决贯彻执行。”

于伟正笑了笑,收敛起随意的表情,神色变得认真起来:“庆合啊,主要是两件事,想听听你的看法。

第一呢,是关于全市‘三化三基’工作的整体推进思路。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觉得在区域布局和产业侧重上,还是要进一步细化,要有所区别,突出特色,绝对不能搞成千篇一律、一刀切。

比如,几个重点工业园区,要强调集约化、高效化展;农业板块,要突出地域特色和规模化经营;商贸流通领域,则要注重市场的辐射力和带动效应。

各个区县必须根据自己独特的资源禀赋和现有的基础条件,找准自己的主攻方向和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展,优势互补。

不能上面一提出某个方向,下面就不管自身条件,一窝蜂地去搞,最后搞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同质化恶性竞争,那损失就大了。”

张庆合听得非常认真,不时点头表示赞同:“于书记,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关键,切中了要害。

我也一直在思考类似的问题。

我们有些干部确实存在一种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上面一旦提出了某个方向或者口号,下面就容易不加以消化吸收,缺乏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对自身情况的科学研判,就盲目跟风,大干快上,这确实容易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内耗。

您这个意见,我很认同。”

于伟正对张庆合的反应点了点头,语气带着些许感慨,像是在点评一种普遍现象:“庆合同志啊,现在我们很多干部还有一个不太好的习惯,或者说是风气。

一旦主要领导提出了某个观点、某个思路,他们就会下意识地、想方设法地去找一大堆材料、数据、甚至是生搬硬套来的所谓案例,来极力证明这个观点是多么正确、多么英明,多么具有前瞻性。

这就有点像是古话里说的,‘自有大儒为我辩经’啊!

缺乏独立的、批判性的思考。

就像之前市建委牵头拿出来的那个城市规划修编方案,我看了初稿,里面很多理念和板块设计,完全是照搬照抄南方一些达城市的样本,几乎看不到我们东原自身的特色和灵魂!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