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田嘉明调整分工王建广重回东原(7 / 9)

加入书签

,笑了笑。

王建广闻言,猛地一怔,脸上露出受宠若惊又夹杂着不安的神情,连连摆手:“哎呀!

使不得!

使不得啊!

这……这太破费了!

太隆重了!

我老头子何德何能,当得起家乡如此厚待?折煞我了,折煞我了!”

他转向我,神情恳切,“李县长,这……这怎么使得?”

我微笑着,语气平和而坚定:“王老,您当得起。

您代表的不是一个人。

修这条路,迎的是游子心,通的是归乡情啊,方便的是全县百姓。

这是县委县政府该做的事。”

刘进京适时地将我们几位在场的县领导重新向王建广介绍了一遍。

王建广也郑重地将自己的一双儿女王佳、王惠介绍给大家。

寒暄过后,王建广环视着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眼中再次泛起泪光,感慨万千:“李县长,进京,英,还有各位领导,我老头子这次回来,最大的心愿算是了了一桩。

我下半辈子,就剩一件事了——把我那些客死他乡的老伙计们,一个个都带回来!

让大家……都能回家!”

说到“回家”

二字,老人的声音再次颤抖,饱含着无尽的心酸与执着。

在料峭寒风中又站了约莫半小时,充分表达了家乡的敬意后,我们一行人陪同王建广及其子女,乘车返回县委招待所。

招待所最好的套房内,众人围坐在会客区的沙上,喝着热茶,关切地询问着老人生活情况。

王建广显得很高兴,示意儿子王佳打开一个随身携带的皮箱。

王佳从箱子里取出一个深棕色、约莫铅笔盒大小的精致木盒,递给父亲。

王建广轻轻打开木盒的搭扣,里面竟是满满一盒金光灿灿的戒指!

粗略看去,足有几十枚之多。

老人将木盒转向我们,脸上带着真诚而朴实的笑容:“李县长,进京,英,还有各位领导。

上次回来,就是你们几位全程陪着我、照顾我,老头子心里暖啊,一直记着这份情。

这次回家,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就托人打了些金戒指。”

他拿起一枚戒指,戒指样式古朴,份量不轻,“一个是给老家的叔伯兄弟、侄孙晚辈们留个念想;另一个啊,也是想给咱们这几位家乡的父母官、好朋友,一人一枚!

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就是个心意,一个纪念!”

我们几人连忙推辞。

刘进京先开口,语气诚恳:“王老,您太客气了!

这可使不得!

接待您、是我们分内之责,哪能收您这么贵重的礼物!”

刘英也连声附和:“是啊,王老!

您的心意我们领了!

但这戒指,我们绝对不能收!

您还是留给家里的亲人们吧!”

王建广执意要送,拿着盒子就要往我们手里塞。

一番真诚的推让后,见我们态度坚决,老人只好作罢,脸上带着一丝失落,但更多的是理解。

他将木盒小心盖好,交还给儿子收好。

我握住老人的手,语气恳切:“王老,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咱们都是您的亲人,您回家就是最大的喜事!

您说的情分,我们心里都记着呢。

这些戒指,还是留给您家里的后辈们吧,看到您回来高兴,就是我们最大的欣慰。”

王建广听了这话,脸上的失落一扫而空,转而露出欣慰的笑容。

他转头低声与身边的儿女交谈了几句,显然是在转述我的话。

王惠和王佳脸上也露出笑容,连连点头。

王建广转回头,看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