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会议室一锤定音田利民心情沉重(3 / 7)
主任王海刚、工业局局长赵卫国,以及田嘉明和杨伯君、廖文波。
石油公司党委书记田利民坐在靠门的位置。
我走进会议室,会议室里的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我朝着大家点了点头,这种场合,自然是坐稳了再说话。
炉火烧得很旺,但驱不散室内的寒意。
每个人的面前都摊开了笔记本,记录着石油公司初步划转方案、编人员名单、初步清退意见以及那份触目惊心的“安置费”
诉求汇总表。
会议由我主持。
没有过多的寒暄,我开门见山,声音沉稳有力:
“同志们,时间紧迫,形势逼人啊。
石油公司划转,箭在弦上,不得不!
这是省里的部署,也是东洪甩掉包袱、轻装上阵的必然选择。
但划转的前提,是‘稳’!
今天这个会,就一个主题:如何依法依规、平稳有序地推进划转,特别是妥善解决好编人员的清退安置以及涉及‘安置费’的历史遗留问题。
问题摆在这里,躲是躲不过去的。
我定个调同志们,今天只解决问题,不追究责任,我们要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伯君同志,你先简要通报一下工作组掌握的最新情况,重点是编人员构成和‘安置费’诉求。”
让杨伯君第一个言,也是有着考虑,给杨伯君露脸的机会。
杨伯君点了点头,条理清晰地汇报:“县长,各位领导。
根据工作组深入排查和职工登记,目前石油公司编人员共计276人。
其中,按照省里划转政策精神,原本属于钻采公司、炼化公司(即划出单位)的职工,共计112人,这部分人按政策应随资产一并划转回原单位,阻力相对较小。
剩余164人,情况复杂……”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这164人,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约40人,是过去两年通过各种关系从县里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借调’或‘挂靠’到石油公司的,人事关系大多还在原单位,只是工资在石油公司放。
第二类,就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点,也是‘安置费’问题的核心——124人!
这些人,没有正式的人事关系来源单位!
他们就是通过向胡玉生等人缴纳几千到上万不等的所谓‘安置费’、‘打点费’,违规获得石油公司‘正式职工’身份,并领取工资至今!
这部分人及其家属情绪最为激动,诉求也最直接——要么保留岗位,要么全额退钱,这还不算,还有的要求赔偿损失!
工作组目前登记在册的‘安置费’诉求金额,累计已过70万元!”
70万!
这个数字像一块巨石砸在与会者心头,尤其是劳动人事局局长李勃,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
杨伯君说完后,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沉重的压力弥漫开来。
曹伟兵从未分管过工业经济,自然是和这些人牵扯不大,看大家都沉默,就道:“县长,我接着个言吧。
目前来看,情况确实棘手啊。
我才听说,这些人都跑到县委大院找老胡主席要钱,差点把老胡主席吓死。
这事必须要管了。
对于那112个该回原单位的,问题不大,督促原单位接收就是。
那40个从其他单位‘挂靠’来的,也好办,哪里来的回哪里去!
麻烦的是这124个。”
说完看了一眼笔记本,确定了刚才记录的数字,就道:“对,我没记错啊,就是124个‘买’进来的!
我们县的情况大家清楚,国有企业就那么几家,效益普遍不好,规模也小,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