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庆合重提发展重心泰峰暗量汽车尺寸(2 / 5)

加入书签

岁月的土壤中生根芽,影响着李泰峰后来的仕途。

凭借着在东原率先响应包产到户的历史功绩和领导们的赏识,李泰峰的政治地位稳步提升,从常务副县长到县长,再到如今的县委书记,稳稳地坐上了东洪县的头把交椅。

担任县委书记后,李泰峰也确实不负众望,大力推动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在他的领导下,东洪县的水渠纵横交错,如同人体的血管,为农田输送着生命的源泉;堤坝坚固高大,抵御着洪水的侵袭。

粮食产量逐年提高,东洪县一跃成为全市粮田建设第一大县和粮食产量第一大县,为保障地区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时代的浪潮汹涌澎湃,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展工业成为各地的共识,如同一场盛大的变革风暴,席卷全国。

当其他地区纷纷投身工业建设,一座座工厂拔地而起,机器轰鸣声日夜不停时,东洪县却依然沉浸在农业生产带来的短暂红利之中,如同一个沉迷于过去辉煌的人,不愿醒来。

县城依然是传统的商铺,看不到现代化工厂的影子,与周边地区的繁华形成鲜明对比。

展的脚步从不停歇,时代的列车呼啸前行,不会因为任何人的迟疑或犹豫而驻足。

东洪县始终将农业作为展的第一要务,在农业领域竭尽全力挖掘潜力,在一条狭窄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却不知广阔的天地就在前方。

张庆合深知,像李泰峰这样的干部,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听到真实的声音,想要改变李泰峰根深蒂固的观念,难度堪比登天。

张庆合也明白,钟毅书记在选人用人上倾向于老练稳重的老干部,张庆合是如此,李泰峰亦是如此。

在上级领导眼中,李泰峰踏实肯干,在李泰峰的治理下,东洪县党政领导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省委市委很少收到关于东洪县的检举和举报,这其中的缘由,让张庆合感到困惑不已,如同一个难解的谜题,他试图寻找答案,却始终无法看清其中的真相。

墙上的时钟指针悄然指向12点半,滴答滴答的声音在寂静的空间里格外清晰。

张庆合坐在会议桌的位,周围的干部们你一言我一语,热烈地讨论着工作,各种观点相互碰撞,气氛紧张而热烈。

直到王瑞凤副市长轻轻拍了拍张庆合的手臂,提醒道:“市长呀,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还是请你做重要指示。”

张庆合抬起头,看了看手腕上那只上海牌手表,表盘上的数字在灯光下清晰可见,想到下午还要去考察水库,接着赶赴临平县听取吴香梅和张云飞的工作汇报,行程紧凑而忙碌,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容不得半点耽搁。

他调整了一下思绪,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位干部,缓缓说道:“同志们,刚刚大家的言我都认真听了。

实事求是的讲,大家讨论得比较务实。

泰峰书记站在东洪县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作为县委书记应尽的职责。

不过,从大家的言来看,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深入交流和研究。

具体问题大家谈了很多,我就不再赘述。

咱们随便聊一聊啊,也不用做记录嘛。

啊。

大家都把笔放下。

啊,我看第一,要正确认识现在社会展的形势。

我们都知道,东洪县一直以农业闻名全市,成功完成了百万亩吨粮县建设目标,了不起啊,是省里重点扶持的粮食生产大县。

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土地的产量是有限度的。

虽然我们使用了新种子、啊化肥还有农药,通过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一年内冬小麦和春玉米两茬种植,能达到1000公斤,这就是吨粮田的概念,泰峰同志,你说是吧?”

李泰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