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打板子还是摘帽子(4 / 7)
主动伸出了手,辛苦、辛苦,让人如沐春风、深感温暖。
赵道方环顾四周,看着叶子已经泛黄的两棵粗大的老槐树,道:“这酒厂历史不短了吧”
。
孙向东西装革履,站在一旁,并不搭话。
高春梅记在心里但又靠不到前面去。
我急忙答道:“报告领导,这酒厂已经传了几代,是从清朝留辫子的时候就传下来的,算下来也是有百年历史了”
。
道方同志听到有百年历史,笑道:“山前老树春心动,又遣东风取嫩芽。
好,好,就是要把这些好东西继承下去,扬起来。
鸿基同志,百年老酒,我们今天不仅要看,还要尝。”
一边走,一边就要进入车间。
芳芳和蒋笑笑早就在车间门口准备好了帽和口罩,道方同志戴上了帽,又戴上了口罩,大家陆续也穿戴整齐,陆续进入了车间。
孙友福悄悄走到孙向东旁边,在孙向东身旁耳语了几句,孙向东无助地看了看,没有看到高春梅。
只能硬着头皮介绍,看着自动化的灌装设备,道方同志感叹,一个小小的乡镇作坊,在咱们组织的领导下,焕了生机,这个很好啊。
孙向东道:“我们的高粱酒都是纯粮食酒,几十道的工序,少一道,这酒的口感就不对”
。
道方同志道,不能为了效率缩减程序啊,哎,你说这是纯粮酒,我可听说现在酒精勾兑的酒比较多,这个怎么喝得出来?
说到了酒,就算问到了孙向东的专业,孙向东一脸不屑地道:“一般人喝不出来,也不知道哪些龟、孙咋勾兑的,这玩意喝着和粮食酒差不多。
但是也不是分辨不出来,拿了火在酒上一点,冒蓝火的就勾兑了,冒黄红火苗的,则是粮食酒”
。
道方疑惑道:“真的”
?
孙向东道:“你这么大个官,俺想掉脑袋不成。
你在这等着,我去买瓶勾兑酒,现场让你长长见识”
。
说罢也不看众人,就出了门,摩托车的动机在大院里刺耳地轰鸣,几个人没拦着,孙向东买酒去了。
孙向东走了,众人都绷紧了神经,就连一向稳重的钟毅书记和邓叔叔,面色都有些苍白了。
周鸿基道:“领导啊,咱们基层的干部,说话随意惯了”
。
道方同志笑道:“这才好呀,这才是咱群众嘛”
。
见道方同志并未生气,吴香梅道:领导,我们群众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顿顿吃上了白面馒头,不少家里都备齐了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道方同志拿起了一瓶高粱酒,仔细端详,一边看一边点头说道:“香梅同志是吧,咱们呀可不能和过去比,从49年到现在,已经40年了,咱们带着群众干了四十年,还是吃不上白面馒头,这就有问题了。
咱们和谁比?咱们要和深圳、上海去比,要和欧美比,要和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比。
和过去比沾沾自喜,和先进比全是差距。
有差距不可怕,只要咱们找准了路子和方法,是可以实现弯道车的,这个路是什么?我看就是咱上级说的,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胆去闯,放手去干,一切围绕中心来抓,就一定会有成效。
吴香梅道:“对对,领导说得对,现在我们就连盖房子的红砖都供不应求。
我们正建造着安平第二砖窑厂”
。
这个砖窑厂是集体企业还是咱群众个体企业?
是乡里的集体企业。
赵道方道:“不能集体胖的像猪一样,个人饿得像猴一样,我提个建议,你们研究,就把砖窑厂放开嘛,有钱的生意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