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帝王枕上书,繁华之下!(3 / 4)
回事”】
【要知道,汴京设有平准局,专门负责调控物价。】
【一旦某种物价上涨,平准局便会介入,比如猪肉价格上涨时,他们会抛售猪肉以平抑市场。】
【同样,如果粮食价格过低,商人试图压价,平准局则会以均价收购,并在粮价高涨时以均价抛售。】
【这套办法是当年燕王陆沉在《治北政要》中“治商篇”所写,并一直沿用至今。】
【后世书院的先生尝试过其他方法,但效果始终未能超越陆沉的方法。】
【这陆沉所撰写的《治北政要》已经成了治国必学之论。】
【夫子二百年离去之前,就已经将《治北政要》列在书院先生考四书五经儒家典籍后,乃是君子必读之物。】
【这本书甚至还有“帝王枕上书”之称。】
【书院三先生更是说出,“半部政要治天下!”】
【二十年前,在江南道挖掘出的一座三千年前大庆亲王大墓中,出土了一枚印章,上刻七个小字。】
【“一生俯首拜神洲!”。】
【据史官查阅典籍,此印章乃大庆靖王周成所刻,他至死都将其携带在身。】
【这枚印章随后被汴京的一位神秘贵人以天价收藏。】
【关于陆沉的手抄本《治北政要》,早已成为传说。民间绘制的陆沉画像中,他左手常持此书。】
【陆沉,作为三真教祖师,第一位结束战国、统一天下的人物,其传说众多。】
【民间盛传他是紫薇大帝下凡治世,而亭台二十将则是天上的天罡北斗转世,辅助他治理天下。】
【梧桐轻声叹息,道:“我听菜市的老人说,北方三座大州最近起义不断,逃难的流民数不胜数。不仅有天竺山的高山人,还有西边的昆仑奴,都纷纷涌进中原三州道。”】
【“一路上人挤人,他们吃树皮、草籽,如同蝗虫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生,倒也是可怜。”】
【梧桐有些后怕道:“更可怕的是,江南道除了菜市、马市、商市,竟然还出现了人市,公然买卖人口。”】
【你微微沉思,有些惊讶,在大齐,人口贩卖是严禁的。登记在鱼鳞册上的大齐百姓都受到法律保护,一旦发现有贩卖人口的行为,无需定罪,直接就地处死。】
【“我还听刘管事说,苏相这几日正让九大姓带头捐款,准备治理黄河。去年雨季,黄河改道,淹死了无数人,山东道数十万百姓沦为难民。”】
【“大齐国库的粮食都放出去接机灾民了,汴京粮食都是由的九大姓把控,平准局没粮,这几日价格便涨了几倍。”】
【梧桐斟酌道:“少爷,下午我还没去菜市一趟,得多备一些粮食了,有备无患。”】
【你听后点头,这几日要是朝中不出手,怕是价格还会涨。】
【近两百年来,天灾地祸频发,妖魔亦显世而出。】
【尽管儒家努力施以教化,但仍难以阻止人心的向下。】
【尤其在汴京,九大族之间的攀比之心愈发明显,豪奢无度。】
【近年来,民间反对儒家的思潮兴起,其中以北方的燕北州最为显著,人们开始祭典燕王陆沉。】
【同时,二十年间,大齐起义屡禁不止,大多数起义军都打着“兴复大燕”的名号。】
【繁华似锦的大齐之下,似乎已经开始暗流涌动。】
【城中的老爷们依旧天酒地,城外的来老百姓早就尸横遍野。】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要是说九大姓愿意减低价格,怕是太阳要从西边出来,他们眼中只有利益,这一次他们只想赚的盆满钵满。】
【哪里会顾老百姓的死活。】
【正在你和梧桐闲聊时,门外有敲门声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