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谢原的先生,李家七姑娘,三国太子!(3 / 6)

加入书签

经在其中等候。”】

    【你应了一声,门口自有下人在前引导。】

    ~

    ~

    琦陌春坊内。

    最好的一处依湖边而建的连桥亭子。

    四角飞檐如燕翅轻展,亭柱朱红,顶上覆着青瓦。

    湖光山色,烟波浩渺。

    这处亭子虽不大,却处处透着精致,既有江南园林的婉约,又不失北地建筑的庄重。

    亭中设一张紫檀木桌,桌上摆着一套青花瓷茶具,茶香袅袅,与亭外荷香交织,沁人心脾。

    桌旁几张绣墩,墩面铺着锦缎软垫,绣着几枝兰草,雅致非常。

    亭外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

    亭内已有三男四女,其中一位绿裙女子正抚琴而坐,指尖轻拨,琴声悠扬,令人心生宁静。

    四女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手持圆钵的白衣女子,钵中盛着名贵的鱼料。

    她风姿绰约,身段窈窕,一双如秋水般的眸子,眉角有一颗小痣,五官精致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少。

    即便是另外两名女子,目光也不由自主地被她吸引。

    她的气质实在太过出众,仿佛只需站在那里,便自成一道无法忽视的风景,令人不禁屏息凝神。

    若谢观在此,便能认出这位正是群芳宴的花魁之首——苏诗诗,大隋的前朝公主。

    苏诗诗手中轻撒鱼食,水面波光粼粼,一尾尾鲤鱼跃出水面,争相抢食。

    这时,四女中一位身着彩衣罗裙的女子笑道:“诗诗姐,喂鱼与喂鸟同理,若一味投食,恐适得其反。”

    “这鱼儿潜藏水底,纵使数日不食,亦能存活。且鱼不似猫狗,据书院先生所言,鱼之记忆,不过须臾,难以铭记片刻之前之事。”

    苏诗诗闻言,语气温柔:“鱼儿虽记不住,你看它们每次见我撒食,都会跃出水面。”

    苏诗诗的目光温柔地落在湖面上,语气幽幽道:“万物皆有灵性,做这湖中的鱼儿,又有何不好呢?只需有人投食,便能无忧无虑。”

    她的话语未落,亭中便传来一道男子的声音,带着几分思辨:“诗诗姑娘,你非鱼,又怎能断定鱼一定会快乐呢?”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苏诗诗闻言,轻轻转头,望向那说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