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合作农场有戏了(2 / 2)
机械,占四成股份,挂靠在轧钢厂下面。”
刘平安一听就急了,这老登心真黑,几台破机器就想要四成股份,反驳道:“还说不给农民争利?四成也太多了,两成吧,不然我回刘家庄交不了差。”
“我们可是投入大量资金和机械,两成太少了,局里同志们不可能同意的。”
“屁,苦活累活都是农民干,你们倒是想坐享其成。
谁不同意?农忙的时候就让他来农场体验体验。”
“这种胡话以后不要乱说,咱们折个中,三成,这总行了吧,如果再少,我们只能找别的村子合作了。”
张启明瞪了刘平安一眼,笑眯眯说道。
“行吧,过几天我回刘家庄一趟,双方都没问题的话,咱们就行动起来。”
刘平安点头同意道。
三成就三成,刘家庄看似吃亏,实际是赚的,有了机械之后就可以放开手脚实现多元化展,比一年四季单纯的埋头种地强多了,最主要的是以后有困难可以找轧钢厂。
53年实行统销统购政策也不怕,让他们这些上层领导神仙打架去吧,先把农业机械搞到手再说。
两年时间,肯定能把刘家庄周围所有的荒地开垦干净,真要是开垦出来,能种植的庄稼面积那就大了。
现在正是建国初期,人口才五亿多一点,正是地广人稀的时候。
光那片三个村子共有的芦苇荡就差不多有五千多亩,刘家庄再怎么着也得分到将近两千亩吧,还不算上那些坑坑洼洼的地方。
接着两人又谈了一些细节,比如轧钢厂要外派会计在农场、后期利润分配的问题等等。
不过在农场职工的待遇上又出现了分歧,各有各的算盘,一方主打经济账,另一方侧重政治账。
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双方最后求同存异,各退一步,初步定了下来。
村里壮劳力可以去农场做正式工,至于去多少人,这个要具体和村里商量,还要根据农场后期展的实际情况来定。
农场正式工每月工资十万块(以后根据政策在进行调整),轧钢厂只负责放三年,三年过后由农场自行负责。
刘平安盘算了下,十万块不少了,农场的七成收入归村里,会再次分配给村民。
张启明口干舌燥的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谆谆告诫道:“怀德,这个农场你要重视起来,团结好刘家庄的老乡们,以后遇到什么问题多问问平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