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延迟反应(1 / 4)
人类在感知外界、作出反应的整个复杂链条中,最简单的一个动作,眨眼,也需要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延迟。
当神经信号从视网膜出发,沿着错综复杂的视神经束,如一道微弱的电光般急速穿梭过颅腔,即便它刚触碰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的边缘,尚未完全激活眼睑闭合的应激反射弧——在这短短的、不足0.3秒的生死间隙里,对于AK-15而言,时间仿佛被无限拉伸,她已然完成了对自身安全至关重要的一整套完整且流畅的战场规避动作。
这0.3秒,于血肉之躯而言或许是无足轻重的一瞬,但对她而言,却是生与死的永恒。
她的动作,从不需要任何多余的预备姿态,亦不曾有分毫的犹豫与停顿,一切都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那具由高强度合金与先进复合材料铸就的金属躯体,在战场的混沌之中,更像是一件被赋予了生命、却又被精确编程到极致的精密仪器。
她那无数个细密而强劲的关节,每一次的转动角度,每一次身体重心的细微倾斜,每一次位移的精准幅度,都被无情而客观的战场生存法则所严密框定。
它们紧紧卡着那决定生死存亡的临界值,没有半分能量的浪费,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每一个机械元件的颤动,都是为了最优化地规避即将到来的威胁,都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自身重新置于最有利的战术位置。
在这过程中,当她启动那足以撕裂空间般的侧移时,膝盖关节深处的液压杆,会因高压流体的瞬间释放,发出极轻微的“嗤”声。
那声音是如此之细微,细到就像在寒冷的冬日里,一粒孤零零的雪花轻轻落在被冻硬的铁皮之上,转瞬即逝,几乎不留痕迹。
它的音量是如此之微弱,足以轻易被远处那不断撕裂耳膜的炮弹轰鸣、被枪火炽热的嘶吼、甚至被风中带着焦土气息的呼啸声彻底吞没。
在这片由死亡与破坏交织的战场上,只有那些近乎贴近她关节处,用极度专注的心神去捕捉的人,或许才能勉强感知到那丝转瞬即逝的气流振动,那微不足道的,却又标志着极致精密运转的声音。
它提醒着观察者,这具冰冷的躯体内,蕴含着超越人类极限的,对于生存的绝对渴求与精确执行。
那细微得几乎不可闻的嗤声,其背后却隐藏着一道超越人类感知的物理法则:毫米级的位移控制,精确到令人窒息的微观层面。她那冷硬的金属躯壳,被演算力驱动,永远不会在规避中多挪哪怕半寸——因为任何一丝多余的推进力,都意味着宝贵核心能源的无谓损耗,更可能在战场瞬息万变的节奏中,让后续的战术动作陷入无法挽回的滞涩,从而招致毁灭。
反之,也绝不会少移分毫——哪怕只是一线之差,区区0.5毫米的空隙,也足以在电光石火间,为那飞驰而来的致命弹头,留下足以撕裂装甲的接触面。
那0.5毫米,便是生与死的界线,是完美与失败的鸿沟。
她的侧移,因此永远精确地卡在敌方弹道的死亡缝隙里。
那绝非人类本能的闪躲,更像是一种奇迹般的物理重构,如同在两根以死亡速度并行的钢针之间,寻得并穿梭过那唯一的虚无。
这份令人脊背发凉的精准,常常让人遗忘这并非一场在安全环境下进行的、经过千百次校准的机械演示,而是血肉与钢铁在枪林弹雨中为生存而展开的,残酷到极致的搏杀。她的存在本身,便是一则关于极致效率与无情逻辑的冰冷寓言。
然而,当战场环境从开阔变为逼仄,从相对平整变为崎岖,她所采用的战术逻辑便随之切换。
那高速侧移的精准固然令人惊叹,而面对近距离接触、需要迅速脱离或改变重心的翻滚动作,却呈现出一种截然不同、更为深沉的智慧与巧劲。
这并非一种矛盾,而是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