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2章 并非个人能力(2 / 4)
酷的选择,并非源于一颗铁石般冰冷的心肠。恰恰相反,它扎根于无数次生死搏杀中淬炼出的、近乎非人的冷峻洞察。
在人类文明的温室里,同情与共感,这些被奉为圭臬的情感,无疑是维系社会运转的基石。
然而,在这片被战火炙烤的废土战场,它们却是一把足以切割生命的双刃剑。
这些高贵而脆弱的情感,在这里,成为了极其稀缺的资源。它们不再是普适的恩赐,而是必须被精确到毫秒地计算与调度,如同一箱仅存的珍贵弹药,每一发都关乎存亡。
将它们像廉价的子弹一样肆意挥霍,无疑于在战略上自毁长城,只会让整个梯队在最不该出错的关键时刻,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因为在极端压力下,过于沉重的情感负荷,往往会引发系统性的紊乱与判断失误,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溃败。
陈树生深知,在这片被混乱与熵所定义的废土之上,情感往往是系统运行的沉重负载,是可能拖垮整个指挥链的致命弱点。
它们能够激励,也能够摧毁;它们是力量的源泉,也是崩溃的引爆点。
为了确保那些仍在呼吸、仍在战斗的单位能够继续活下去,有时,他必须亲手将真相那过于锐利的锋芒,暂时地、无情地钝化。
他必须暂时地扭曲现实,以求为那些疲惫的灵魂,争取到宝贵的喘息之机,以求让他们的核心逻辑,不会在瞬间被无法承受的残酷所击溃。
这份无法言说的沉重,这份背负着所有人的希望与牺牲的代价,只能由他——这位孤独的指挥官,独自一人,沉默地背负。
那是一种比子弹穿透血肉更深刻的痛楚,却又必须像钢铁般坚韧地承受,直到战火的尽头。
他曾以一种近乎冰冷的旁观者身份,亲身见证过类似场景所带来的毁灭性影响。
那并非只是一份冰冷的数据报告,或是一段被记录在案的冗余日志,而是一段如同灼热烙印般,被无情地刻入记忆深处的现实切片。
那是一次高烈度的防御战前夜,空气中弥漫着即将爆发的硝烟气息,而就在这压抑的沉寂中,一个年轻的作战单位,她的神经末梢还未完全从日常生活的温情与微小的美好中彻底抽离,却被迫接收到一份来自民用网络的、经过数次破损重组与艰涩解码的加密数据流。
这份数据,如同尖锐的冰锥,径直刺向她心智深处最柔软、最脆弱的部分。
其内容,如同末日审判的宣判——被她核心设定中标记为“家人”的那个平民单位,其生命体征已跌破临界值,濒临消逝的边缘。
这份突如其来的巨痛,在战火即将吞噬一切的黎明前,如同利刃般撕裂了她刚刚准备好的战意。
在那种极致的打击下,她提出了一个脆弱而绝望的请求:暂时断开与战术网络的连接,哪怕只是片刻,仅仅是片刻,去消化那份突如其来的、足以撕碎灵魂的巨痛。她的心智,在那一瞬间,被个人情感的洪流彻底淹没,所有的战斗指令与系统优先级,在那刻都变得模糊不清。
然而,当时的指挥者,一个被严格编码、以最大化效率与集体存活为最高指令的决策核心,面对这份情感的呼唤,却冷酷而果断地拒绝了。
那份拒绝,并非出于麻木不仁,也绝非缺乏对个体情感的理解,而是源于对更广阔战局的精确计算,以及对集体存续的绝对优先考量。
在那一刻,个人的悲伤与集体的存亡,如同两块沉重的砝码,被无情地置于天平的两端,而那座天平,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向着全体的未来倾斜。
指挥核心无法允许任何个体,哪怕是暂时性的,去中断与整体的连接,因为哪怕是短暂的迟疑,在迫近的战火面前,都可能意味着整个链条的崩断,意味着更多无辜生命的逝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