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党同伐异(2 / 3)

加入书签

   “诸位同僚,本部昨日傍晚收到了一封来自辽东的奏折,乃是怀化大将军安守忠亲自手书。

    他在书信中弹劾晋国公王忠嗣故意扣押辽东军的粮草,导致辽东军心不满,甚至有可能发生潜逃乃至哗变,不知诸位内阁大臣有何见解?”

    杜希望话音刚落,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可以说,自从李瑛继位以来,还从来没有一封奏折弹劾过级别这么高的官员,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

    “以忠嗣的格局,他不可能做出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大理寺卿李亨捧着笏板站出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要么就是安守忠诬告他,要么就是中间有误会。”

    皇甫惟明也站出来支持李亨的看法。

    “从河南运送粮草到辽东路途遥远,运送的队伍在路上遇到困难耽误了行程也是正常的事情,可能中间产生了误解,晋国公怎么可能故意扣押辽东军的军粮?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随着李亨和皇甫惟明的表态,满朝文武有一多半认为王忠嗣不会这样做,这里面肯定存在着误会,要么就是安守忠听信了手下将校的谗言,所以才弹劾王忠嗣。

    杜希望虽然认为王忠嗣这么做的可能性极大,但也犯不上因为安守忠得罪王忠嗣,便提议把安守忠的奏折快马加鞭转送到高原,请大唐皇帝定夺。

    颜杲卿道:“陛下离京已有二十多日,此刻估计早已深入高原,距离长安怕是不下三千里路程,纵然八百里加急送信,一来一回也得七八天的功夫。

    再者说了,陛下隔着辽东万里迢迢,他又怎么能断定安守忠所奏是真是假?

    就这样把奏折送到陛下手中,让他给两位大将评理,岂不是给陛下出难题,让陛下空口断案?

    以我之见,应该先派出一个调查团赶往河南、辽东就地调查,等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再上奏陛下不迟!”

    “颜相言之有理!”

    裴宽首先赞同颜杲卿的建议。

    杜希望也赞同:“还是颜相的主意更好,我支持你的看法。”

    东方睿、李适之、刘君雅这三名内阁大臣也表态支持颜杲卿的提议,认为先派出调查团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报给皇帝不迟,而不是直接把难题甩到远在高原上的皇帝面前。

    这样一来,就有六位内阁大臣支持颜杲卿的提议,不用等韦坚、皇甫惟明、韦陟三人表态便直接通过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确定由哪几个部门去调查此案?

    户部与兵部作为直接参与的部门,肯定要有官员参加,主要讨论的是除了兵部与户部之外,还应该再让哪两个部门参与进来?

    “我认为让御史台与大理寺各派遣几名官员参与,可以保证调查的公正性。”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