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集太子争位(1 / 3)
秋深章台:秦庭储位录
咸阳的秋来得早,才过白露,章台宫的梧桐叶便簌簌落了满地,扫阶的内侍不敢用劲,怕枯叶碎裂的声响惊扰了殿内养疾的君主。
秦惠文王嬴驷靠在铺着玄狐裘的凭几上,指尖悬着一枚未下的黑白棋子,目光却落在窗外——那里,几株老槐的枝干光秃秃刺向天空,像极了这些年朝堂上盘根错节的纷争。
“君上,公孙衍大人求见。”
内侍的声音压得极低,几乎要融进秋风里。
惠文王缓缓抬眼,眼底是掩不住的疲色,他抬手将棋子落在棋盘一角,声音沙哑:“让他进来。”
公孙衍身着深青色朝服,步履沉稳地踏入殿内,袍角扫过地面时,带起一片细碎的落叶。
他行过稽大礼,目光不经意间掠过君主案上的药碗——碗沿残留着褐色药渍,旁边堆着几本翻开的奏疏,最上面一本的封皮,赫然写着“蜀郡水利进度”
。
“相邦今日前来,是为西戎部落的归顺之事?”
惠文王率先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刻意的轻松。
公孙衍却没有顺着这个话题走,他直起身,神色凝重:“君上,西戎之事已有蒙恬将军处置,臣今日来,是为社稷根本。”
他顿了顿,见惠文王没有打断,便继续道,“近日臣在朝堂之上,见太子与公子稷的属臣屡屡争执,甚至在军功封赏、地方官吏任免上相互掣肘,长此以往,恐生祸端。”
惠文王握着棋子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
他自然知道这些事——嬴荡前日要为麾下将领求封上卿,嬴稷的太傅便立刻上奏,说该将领在边境治军不严,恐难当大任;昨日蜀郡送来奏疏,请求增派粮官,嬴稷举荐的人刚被提及,太子府的内侍便匆匆来报,说军中另有合适人选。
这些明里暗里的较量,像一把钝刀,日夜割着他早已虚弱的身子。
“相邦想说什么?”
惠文王的声音低了些,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
“臣请君上早日册立储君,以定朝局。”
公孙衍的声音掷地有声,“如今君上龙体欠安,太子与公子稷各有拥护者——太子得王翦、任鄙等军方将领支持,公子稷有芈氏外戚与部分文官辅佐,若君上不早做决断,一旦……”
他没有说下去,但未尽之语里的担忧,两人都心知肚明。
惠文王沉默着,目光重新落回棋盘。
棋盘上黑白交错,像极了此刻的秦国朝堂,一步错,便是满盘皆输。
他想起二十年前,商鞅被车裂时,咸阳街头百姓的哭声与老世族的庆贺声交织在一起,那时他刚即位,顶着巨大的压力坚持新法,才换来秦国今日的强盛。
若是因为储位之争引内乱,商鞅的心血、秦国历代先君的努力,岂不是要付诸东流?
“孤知道了。”
良久,惠文王才缓缓开口,“三日后,召集群臣,在正殿议事。”
公孙衍心中一松,再次稽:“君上英明。”
他起身时,瞥见惠文王咳了两声,帕子上隐约渗出一点猩红,心下又是一沉——君主的身体,恐怕比朝臣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接下来的三日,咸阳城的空气像是被绷紧的弦。
太子嬴荡的府邸门前,车马络绎不绝,王翦、任鄙等将领频繁出入,每次离去时,脸上都带着几分凝重;而公子稷的住处,则显得安静许多,他的母亲芈八子屏退了所有前来攀附的官员,只留了几位心腹文官,整日在府中商议着什么。
到了议事这日,章台宫正殿内,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肃穆得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惠文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脸色苍白,却依旧带着君主的威严。
他扫过殿内众人,目光在嬴荡和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