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集 新法十年(3 / 8)

加入书签

,是秦国的方向。

他早就知道,韩国夹在秦、楚、魏之间,没有强国支持,根本难以立足。

之前韩宣惠王在位时,一直摇摆于秦楚之间,如今内乱爆,若想翻盘,只能求助于强国。

“你去准备一下,”

公仲侈突然开口,“带上我的亲笔信,从府邸的密道出城,去秦国咸阳,求见秦惠文王,就说公仲氏愿以韩国东部三城为礼,求秦国出兵相助,平定公叔氏之乱。”

“秦国?”

公仲明愣了一下,“父亲,秦国可是虎狼之国,若是引秦兵入韩,会不会……”

“现在顾不得那么多了,”

公仲侈打断他,语气决绝,“公叔氏掌权,我们公仲氏只有死路一条;引秦兵入韩,至少还有一线生机,而且……秦国若想东进,必然需要韩国这个跳板,他们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

公仲明咬了咬牙,点头道:“好,儿子这就去办!”

当晚,公仲明带着几个亲信,从府邸的密道潜入城外的农田。

密道是公仲氏早年为了防备不测挖的,直通城外三十里的一处驿站。

他们借着夜色掩护,快马加鞭地向西奔去,沿途避开了公叔氏的巡逻队,只用了五日,就抵达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咸阳的宫殿比新郑宏伟得多,黑色的瓦当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宫门前的青铜鼎上刻着“秦”

字,透着一股威压。

公仲明递上公仲侈的亲笔信,被内侍引着走进章台宫——与韩国的章台宫不同,秦国的章台宫更显肃穆,殿内的大臣们身着黑色朝服,目光锐利,让公仲明不由得紧张起来。

秦惠文王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身着玄色龙纹朝服,腰间佩着和氏璧制成的玉带钩。

他接过内侍递来的信,快扫了一遍,然后看向殿下文武百官,问道:“诸位,韩国内乱,公仲氏求援,愿献东部三城,你们怎么看?”

大臣们面面相觑,右相张仪刚想开口,左相公孙衍却抢先一步站了出来。

公孙衍身着深灰色朝服,胡须修剪得整整齐齐,眼神中透着谋略的光芒:“大王,臣以为,这是秦国控制韩国的绝佳时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韩国地处中原腹地,东接魏、齐,南邻楚,北靠赵,是秦国东进的必经之路。

如今韩宣惠王去世,新王年幼,两世族内乱,正是秦国介入的好机会。

我们出兵帮助公仲氏平定内乱,一来可以获得韩国东部三城,扩大秦国的疆域;二来可以借机在韩国安插亲信,掌控韩国的朝政和军事,让韩国成为秦国的附庸,为日后东进打下基础。”

张仪皱了皱眉,上前一步道:“公孙衍,你说得太简单了!

秦国若出兵韩国,楚国必然会干预——楚国一直想拉拢韩国,若见秦国控制韩国,定会出兵相助公叔氏,到时候秦楚交战,秦国怕是会陷入泥潭。”

“张仪此言差矣,”

公孙衍反驳道,“楚国近年来国力衰退,去年与魏国交战,损失了三万士兵,如今根本无力大规模出兵。

而且,我们可以先派使者去楚国,许诺若楚国不干预韩国内乱,秦国愿归还之前攻占的楚国两座小城,楚国必然会答应。

至于魏国,他们正忙着应对齐国的威胁,更不会插手韩国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惠文王微微点头,目光落在大将军王翦身上:“王翦,若秦国出兵,你认为需要多少兵力?多久能平定韩乱?”

王翦站在殿中,身材高大,铠甲上的鳞片在灯光下泛着冷光。

他声音沉稳:“大王,韩国内乱,公叔氏只有宫廷卫队和西部私兵,共计五万余人,且人心不齐。

臣愿率三万锐士,兵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