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集 弩阵困局(1 / 4)

加入书签

上郡砺兵

上郡的晨雾还没散,像掺了碎棉絮的凉水,裹着练兵场的黄土味儿往人骨头缝里钻。

蒙恬站在土坡上,玄色铠甲沾了层薄霜,指尖捏着的青铜哨子泛着冷光。

底下三百弩兵列成三排,粗布军服被风吹得鼓起来,手里的弩机还带着昨夜营房的潮气。

“射!”

随着什长的吼声,前队二十张弩同时绷响,箭簇划破晨雾,扎进五十步外的草人里。

可还没等草人摇晃的影子落地,混乱就开始了——前队士兵要退到后队补位,有人慌着收弩弦,脚腕子绊在同伴的绑腿上,“扑通”

一声摔在泥地里;中队的人刚要往前挪,被摔倒的人一扯,整排队列瞬间歪成了麻花;后队的人攥着弩机不敢动,眼睁睁看着前队的箭杆还插在草人上,自己这边却没跟上节奏。

箭雨稀拉拉的,落在草人堆里像撒了把碎米。

蒙恬皱着眉,把哨子塞进嘴里吹了声尖厉的长音。

“停!”

他翻身跃下战马,马蹄踏碎坡上的薄霜,溅起细小的冰碴。

走到队列前,他抓起一张制式弩,手指叩了叩冰凉的弩臂:“昨日教的‘退三步、转半圈’,是被晨雾吹跑了,还是被你们咽进肚子里了?”

队列里的什长李敢往前跨了一步,粗黑的脸涨得通红,连耳尖都泛着紫:“将军,不是弟兄们不用心……”

他指了指身后的士兵,大多是二十上下的年纪,手掌上还留着握锄头的老茧,“咱们多是关中农家出身,俩月前还在地里种粟,现在握弩都觉得沉,转圈时总怕撞着人,一慌就忘了步子。”

有个矮个子士兵小声补了句:“将军,那转圈的法子,像戏班子翻跟头,咱们粗人学不来……”

话没说完,就被李敢瞪了回去。

蒙恬的目光扫过士兵们紧绷的肩膀,没再斥责。

他招手叫过两个亲兵:“去营房后搬三十根木杆,再拿桶石灰来。”

片刻后,木杆被按半丈的间距插在地上,石灰在杆间画了三道浅沟,像给练兵场划了三道规整的线。

蒙恬拎着弩走到前队最左边的位置,双脚踩进第一道沟里:“看好了——前队射完,沿沟退三步,脚要踩实,别慌着收弩;中队顺着木杆往前,到第二道沟停住,正好接上前队的位置;后队在第三道沟候着,前队退过来,你们就补到中队。”

他说着,抬手扣动弩机,箭簇稳稳扎进草人胸口。

接着左脚往后撤,右脚跟着退,三步正好踩进第三道沟,转身时肩膀贴着木杆,半点没碰到旁边的亲兵。

整套动作干脆利落,连弩弦回弹的声音都透着规整。

“就照这个法子练,”

蒙恬把弩递给身边的士兵,“两个时辰内,我要看到三排箭能连起来,像割麦子似的,没断茬。”

太阳慢慢爬高,晨雾散了,练兵场的黄土被踩得烫。

蒙恬站在土坡上,手里拿着块竹板,哪个士兵退错了步、哪个中队慢了半拍,他就用竹板敲敲身边的铜锣,让整队停下来重练。

李敢带着士兵们反复走步子,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尖汇成水珠,滴在石灰沟里,晕开一小片湿痕。

有个叫陈三的士兵,前两次退队时总踩错沟,急得额头上的青筋都鼓起来。

蒙恬走过去,蹲在沟边,指着沟底的石灰线:“脚跟着沟走,别盯着弩机看。

你想想在家割麦时,镰刀怎么挥,步子就怎么迈,都是一个理。”

陈三愣了愣,试着按蒙恬说的做,果然没再踩错。

日头偏西时,练兵场终于响起了连贯的弩机声。

前队射完退,中队接上射,后队补上空位,三排箭簇像密不透风的黑雨,泼在草人堆里,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