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4集 商鞅论法(1 / 4)
商君定法
咸阳宫的议事厅内,青铜灯盏里的油脂燃得正旺,跳跃的火光将梁柱上镌刻的玄鸟纹映照得明暗交错。
案几上摊开的竹简层层叠叠,墨痕尚未完全干透,空气中弥漫着松烟与皮革的混合气息。
商鞅身着黑色朝服,腰间佩剑的剑鞘在走动时轻触地面,出清脆的声响。
他俯身按住一卷写满律法条文的竹简,目光扫过厅内肃立的群臣,沉声道:“河西初定,三晋流民归附者日众,百姓对新法尚不熟悉,需即刻派人下乡宣讲律法,务必让每户知晓禁令与赏罚,方能令百姓知法、守法。”
话音刚落,右侧列中一位须半白的官员跨步出列,他是掌管刑狱的廷尉赵亢。
赵亢拱手道:“商君,下乡宣讲律法固然重要,可河西之地民风彪悍,若有百姓不知律法而触犯禁令,或是明知故犯,该如何处置?”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毕竟新法中诸多条款与旧俗相悖,此前推行时已引过不少争议。
商鞅转过身,目光落在赵亢身上,语气坚定却不锐利:“新法面前,人人平等。
无论是贵族卿大夫,还是平民黔,亦或是归附的流民,只要触犯律法,便需依律惩处,绝无例外。”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但量刑需公正,要区分情节轻重。
若是因不知律法而偶犯,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可从轻处置,同时需让其知晓律法条文;若是明知故犯,或是犯下盗窃、伤人等重罪,则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不可因身份高低而偏袒,更不可滥用刑罚,以免失了民心。”
厅内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青铜灯花偶尔爆裂的声响。
几位曾对新法持怀疑态度的老臣相互对视,眼中的疑虑渐渐消散。
上大夫甘龙轻捋胡须,出列道:“商君所言极是。
此前推行垦草令时,便是因赏罚分明,才让百姓乐于耕作。
如今修订律法,若能做到人人平等、量刑公正,必能让百姓信服,大秦的法治也能更上一层楼。”
“甘大夫说得对!”
另一位官员紧接着附和,“河西乃大秦东出的要地,唯有以法治之,才能稳定民心,让这片土地真正成为大秦的根基。
臣愿带领属吏前往河西各县,亲自宣讲律法,确保每一户百姓都能明白新法的要义。”
群臣纷纷颔,皆表示赞同。
坐在主位上的秦孝公一直默不作声,此时终于开口。
他身着玄色王袍,面容虽显疲惫,眼中却透着精光:“有商君主持修订律法,又有诸位大臣同心协力,大秦的法治定会越来越完善。”
他看向商鞅,语气中满是欣慰,“商君自入秦以来,推行变法,兴修水利,整顿吏治,让大秦的国力日渐强盛。
如今河西已定,正是完善律法、巩固根基的好时机。
寡人相信,在商君的辅佐下,大秦终有一日能东出函谷,一统天下。”
商鞅闻言,躬身行礼:“君上谬赞。
变法非一人之功,需君上鼎力支持,更需群臣同心、百姓拥护。
臣定当竭尽全力,修订好律法,推行好法治,不辜负君上的信任,不辜负大秦百姓的期望。”
秦孝公微微点头,随即看向群臣:“既然诸位都赞同商君的提议,那此事便即刻着手办理。
赵廷尉,你负责挑选精通律法的属吏,与各郡县的官吏一同下乡宣讲;甘上大夫,你负责协调粮草与车马,确保宣讲官员的出行无忧;其余大臣各司其职,配合商君完善律法条文,不得有误。”
“臣等遵旨!”
群臣齐声应道,声音洪亮,在议事厅内久久回荡。
散朝后,商鞅并未立刻离去,而是捧着几卷竹简来到秦孝公的书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