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集 粮荒预警(2 / 3)

加入书签

>吕不韦放下竹简:“让他进来。”

李信走进府中,没等行礼就递上竹简:“丞相大人,陇西郡连月降雨,积水伤苗,粟苗长势弱于往年三成,粮价三月内已涨一成,照此趋势,下月恐突破两成预警线,恳请朝廷提前调拨周边粮仓粮食,以防粮荒!”

吕不韦拿起竹简,仔细翻看上面的记录,又问:“陇西郡府为何不上报?”

“郡府以‘未到预警线’为由,暂缓上报,可属下担心,等真到了预警线,再调拨粮食就晚了!”

李信急声道,“去年关中蝗灾,就是因为延误了上报时机,才让灾情扩大,如今陇西百姓刚从旱灾中缓过来,若是再遭粮荒,恐生民变!”

吕不韦沉默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咸阳城外绿油油的田野:“秦国推行粮荒预警制度,就是为了‘防患于未然’,若是都等灾情蔓延才行动,这制度还有何用?”

他转身对侍从道,“传我命令,即刻召大司农、治粟内史来府议事,同时派人去陇西郡核查灾情,若情况属实,从汉中、关中常平仓调拨十万石粮食,运往陇西!”

李信听到这话,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深深作揖:“谢丞相大人!”

三日后,朝廷的核查官员抵达陇西,经过实地勘察,确认李信所言属实。

半个月后,汉中、关中的运粮船队沿着渭水逆流而上,抵达陇西郡城。

看着一艘艘装满粮食的船只停靠在码头,李信终于松了口气。

他立刻组织人手,将粮食分运到各郡县常平仓,同时开放粮仓,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出售粮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粮市上的粮价很快稳定下来,之前囤粮的百姓见粮食充足,也不再争抢。

张老三拿着刚从常平仓买来的粟米,对李信笑道:“李大人,还是朝廷有远见,这下咱们再也不用怕粮价涨了!”

李信望着码头边忙碌的人群,又看了看田埂上重新焕生机的粟苗,心里感慨万千。

他想起出去咸阳前,赵括问他:“大人,您就不怕万一灾情缓解,您这一趟是白跑,还落个‘谎报灾情’的罪名?”

当时他是这么回答的:“身为农官,守的是百姓的饭碗,宁可多跑一趟,也不能让百姓饿肚子。

秦国建立粮荒预警制度,不是为了‘等灾来’,而是为了‘防灾来’,咱们这些做农官的,就得把这‘防’字刻在心里。”

五月初,陇西郡的雨终于停了,阳光普照,田埂上的粟苗长势日渐好转。

李信再次上报农情时,木牍上“农田长势”

一栏写的是“积水消退,粟苗长势恢复,预计秋收可达往年八成”

,“粮价”

一栏则是“稳定在百石五十钱,与一月持平”

咸阳丞相府中,吕不韦看着陇西郡的农情报告,对身边的大司农道:“你看,这就是粮荒预警制度的用处。

若不是李信及时上报,提前调拨粮食,陇西如今怕是已经闹起粮荒了。”

大司农点头道:“是啊,之前还有些郡县农官觉得这制度‘麻烦’,如今陇西之事,也该让他们明白,这‘麻烦’的背后,是百姓的安稳。”

吕不韦拿起笔,在陇西郡的农情报告上批下“赏李信黄金百镒,擢升为陇西郡丞”

,又对大司农道:“传旨各郡县,今后凡遇灾情苗头,无论是否达到预警线,均可上报朝廷,朝廷将派专人核查,若属实,一律予以嘉奖;若有隐瞒不报者,严惩不贷!”

消息传到陇西时,李信正在田埂上查看粟苗。

赵括拿着朝廷的旨意,兴奋地跑过来:“大人,您升官了!

朝廷还赏了您黄金百镒!”

李信接过旨意,看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