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1集 储粮革新(2 / 3)
亲用竹编的簸箕扬谷,风把瘪粒和草屑吹走,饱满的谷粒落在簸箕里。
“要是能有个东西,不用人扬,自己就能把杂质吹走就好了。”
他嘀咕着,突然坐了起来,点亮油灯,在地上画起了图。
他想做一个木架子,中间装个能转的扇叶,扇叶旁边放个倾斜的筛子。
把粮食从上面倒下去,摇动手柄让扇叶转起来,风就能把瘪粒和草屑吹到一边,饱满的粮食落在筛子上,再把石子筛下去。
他越想越清楚,连夜找来了木匠,说了自己的想法。
木匠听了,皱着眉说:“扇叶要转得匀,风才够稳,木轴得做得结实,不然摇不了几下就断了。”
黑林点头:“用枣木做轴,扇叶用轻薄的杨木板,边缘打磨光滑,别刮粮食。”
两人忙了三天,一个半人高的木架子终于做好了——下面是四方的木座,中间立着木轴,轴上装着四片扇叶,上面是个漏斗,漏斗下面对着筛子,筛子一侧有个出口,另一侧留着吹风的缝隙。
“试试!”
老冯让人搬来一袋混着杂质的粟米,黑林把粮食倒进漏斗,一个役卒摇起了手柄。
扇叶“呼呼”
地转起来,风从缝隙里吹出去,瘪粒和草屑像羽毛一样飘到了旁边的麻袋里,饱满的粟米落在筛子上,石子从筛眼里漏下去,最后干净的粮食从出口流进了粮囤。
“成了!
成了!”
役卒们欢呼起来,老冯拿着干净的粟米,激动得手都抖了:“这东西比十个人筛得还快,还干净!
黑林,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黑林擦了擦汗,笑着说:“就是想着能省点力,没想到真成了。
咱们给它起个名吧,叫‘风车’怎么样?有风就能筛粮。”
风车很快在各郡县的粮仓推广开来,可新的问题又摆在了面前。
老粮囤里的旧粮还没吃完,新粮又运来了,要是混在一起,旧粮容易被新粮捂得变质。
黑林看着粮仓里堆得满满的粮囤,又犯了愁。
这天,他去咸阳城的布庄买布,见布庄老板把新到的丝绸和旧的麻布分开叠放,每层都垫着油纸。
“老板,您怎么不把新布旧布混着放啊?”
黑林问。
老板笑着说:“新布潮,旧布干,混在一起旧布容易霉,分开放着,先卖旧的,再卖新的,多省心。”
黑林心里一亮,转身就往粮仓跑。
他找到老冯,激动地说:“老冯,咱们也学布庄老板,把新粮旧粮分层放!
一个粮囤里,下面放旧粮,中间垫一层干稻草,上面放新粮。
这样旧粮不会被新粮捂坏,咱们取粮的时候先取上面的新粮,等新粮快吃完了,再取下面的旧粮,一点都不浪费!”
老冯听了,觉得有理,当即让人选了一个大粮囤试。
他们先把旧粮倒进囤底,铺了半囤,然后铺了一层厚厚的干稻草,稻草上面再装新粮。
过了一个月,黑林打开粮囤检查,旧粮还是干干爽爽的,没有半点霉变,新粮也没受潮。
“分层储粮法”
很快传遍了秦国的各个粮仓。
郡守把黑林的办法上报给了咸阳,秦王听说后,特意让人把黑林召到咸阳宫。
秦王看着黑林编的竹篾粮囤、造的风车,又听他讲了分层储粮的办法,高兴地说:“你一个工匠,却为秦国的粮仓立了大功!
有了这些新法子,秦国的粮食再也不怕潮、不怕杂、不怕积压了。
朕封你为‘仓器丞’,负责在全国推广你的办法!”
黑林跪在地上,心里又激动又踏实。
他想起刚开始编粮囤时,手上磨出的血泡;想起做风车时,一次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