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集 民间武术(1 / 3)

加入书签

秦风武韵

咸阳城西的“振威武馆”

外,青石板路上总围着一圈看热闹的孩童。

他们踮着脚扒着木栅栏,眼睛直勾勾盯着院内——武馆馆主赵苍正手持铁枪,枪尖挑着枚铜钱在晨光里翻飞,枪杆转动间带起的风,把院角老槐树的叶子吹得簌簌响。

“看!

赵馆主的‘盘龙枪’又快了!”

穿粗布短打的少年李信攥着拳头,指节都泛了白。

他爹是城西的铁匠,前几日被无赖讹了钱还挨了打,李信便日日来这儿,想求赵苍收他为徒。

赵苍收了枪,铜钱“当啷”

落进腰间布袋。

他瞥见栅栏外的李信,眉头微蹙——这孩子连续来蹲了五日,眼神里的倔强倒有几分习武的料子。

但他开馆三年,收徒向来谨慎,既要考察心性,更要问清缘由。

“进来吧。”

赵苍推开半扇木门,声音像淬了铁,“说说,你为何要学武?”

李信踉跄着跑进来,膝盖一弯就要下跪,却被赵苍伸手扶住。

“学武不是为了报仇。”

赵苍的手掌粗糙有力,指尖还留着早年练拳磨出的厚茧,“你若只为打抱不平,迟早会走偏。”

“我……”

李信红了眼眶,声音却没弱半分,“我想护着爹,护着街坊!

上次无赖来抢铁匠铺,我连挡都挡不住。”

他抬手抹了把脸,“赵馆主,我知道学武苦,但我能熬!”

赵苍盯着他看了半晌,忽然笑了——这股韧劲,倒像极了二十年前的自己。

那时他还是赵国“赵氏枪术”

的传人,秦灭赵后,父亲带着他逃到咸阳,临终前攥着他的手说:“枪术不是用来争战的,是用来护人的。”

“先从扎马步开始。”

赵苍转身从兵器架上取了柄木枪,“每日辰时来,申时走,若能坚持三个月,我再教你真功夫。”

李信接过木枪,枪杆沉甸甸的,却让他心里踏实。

他学着赵苍的样子扎下马步,脊背挺得笔直,连阳光落在肩头都不敢动一下。

武馆里已有十几个学徒,大多是咸阳城里的平民子弟。

有卖粮的王二的儿子王虎,练的是家传的“奔雷拳”

,出拳时呼呼带风;有织锦坊苏掌柜的女儿苏凝,跟着城南的武师学过“流云剑”

,剑法轻盈灵动。

每日清晨,武馆里便满是拳脚破空、兵器相撞的声响,连路过的商贩都会停下脚步,笑着喊一句:“赵馆主,您这武馆,比集市还热闹!”

这日午后,武馆来了位不之客。

那人穿着青色锦袍,腰间佩着柄弯刀,进门时脚步轻得像猫。

“在下楚国人项离,听闻咸阳有位赵馆主,枪法精妙,特来讨教。”

赵苍心里一凛——项离的名字他听过,是楚国“项氏刀法”

的传人,据说刀法快得能斩断飘落的柳絮。

他将铁枪横在身前,沉声道:“切磋可以,但点到为止。”

院内学徒纷纷退到一旁,苏凝握紧了腰间的短剑,王虎也摆出了出拳的架势。

项离拔出弯刀,刀身映着日光,晃得人睁不开眼。

他率先出招,刀光像道青色闪电,直逼赵苍心口。

赵苍不慌不忙,枪杆斜挑,精准架住刀刃,“叮”

的一声脆响,震得周围人耳朵麻。

两人你来我往,枪影刀光在院内交织。

项离的刀法凌厉,每一刀都带着楚地武术的悍劲;赵苍的枪法沉稳,时而如盘龙绕身,时而如猛虎出林,把“赵氏枪术”

的稳健与秦国武术的刚劲融在了一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