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集 航海之始(3 / 3)

加入书签

,树林深处传来窸窣声。

十几个皮肤黝黑的土着手持长矛钻出,他们的髻上插着鹦鹉羽毛,腰间围着麻布短裙。

双方对峙的刹那,老周突然想起临行前徐福的嘱咐,忙从背包里掏出一把青铜小刀扔过去。

土着们看见小刀,脸上的警惕渐渐变成好奇。

领头的老者捡起刀翻看,忽然用生硬的中原话问:&0t;你们是秦人?&0t;

原来这岛名叫&0t;琉璃洲&0t;,岛上的人是百年前越国遗民。

老者说,往南行三日,有更大的陆地,那里的人用黄金做器物,还会种一种能织布的树。

&0t;他们的船很小,不敢走远。

&0t;老者指着秦人的鲸舟,眼神里满是敬畏,&0t;像你们这样的大船,能抵得住黑风涛。

&0t;

四、归来与远航

三个月后,当船队出现在琅琊港时,整个郡都沸腾了。

水手们带回的物产堆满了码头:琉璃洲的紫色珊瑚能在夜里光,南方大陆的&0t;木棉&0t;纤维比蚕丝更坚韧,还有用象牙雕刻的人像,眼珠竟是用宝石镶嵌的。

赵佗的奏报很快送到咸阳。

嬴政看着地图上新增的岛屿和航线,当即下旨:在琅琊设立&0t;海司&0t;,由章邯统领,招募万人造船百艘;徐福精通海事,封为&0t;海师&0t;,负责训练水手;赵佗所率船队,明年开春再次远航,务必找到那片产黄金的大陆。

消息传开,中原的百姓纷纷涌向琅琊。

有想靠航海家的商人,有擅长木工的工匠,甚至有儒家弟子带着典籍,想将中原教化传到海外。

老周的儿子小周原本在郡县学堂读书,此刻也缠着父亲要上船当学徒。

&0t;海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0t;老周弹了弹儿子的额头,却在夜里悄悄给他缝了件防水的油布袄。

徐福正在修订《海道针经》,将渔民口耳相传的经验与墨家的机械术结合,画出更精确的航线图。

章邯则监督着工匠们打造更大的船,新船将安装投石机,既能抵御海盗,也能在必要时展示武力。

开春那天,五十艘鲸舟组成的船队再次启航。

这一次,船上不仅有水手和士兵,还有农官带着谷种,医师背着药箱,甚至有两个史官,要将见闻一一记录。

赵佗站在旗舰的船头,腰间除了虎符,还多了块徐福送的罗盘,指针永远指向北方。

老周的渔歌在船队间回荡:&0t;长风起兮帆飞扬,渡沧海兮寻四方。

&0t;海鸥在桅杆间穿梭,仿佛在为他们引路。

远处的海平面上,朝阳正挣脱云层,将金色的光芒洒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也照亮了秦国人从未踏足的远方。

码头边,送别的人群中,小周挤在最前面,手里紧紧攥着父亲给他的船票。

明年,他也要登上这样的大船,去看看那些在故事里才有的岛屿和大陆。

而在咸阳宫,嬴政正将新绘制的海图挂在墙上,图上的航线如血脉般延伸,终将与陆地上的驰道相连,织成一张覆盖天下的网。

海风掠过船头,带着咸湿的气息,也带着一个王朝探索未知的雄心。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船帆上的&0t;秦&0t;字时,赵佗忽然明白,有些征途或许永远没有终点,但只要扬起风帆,脚下的波涛便会成为新的疆土。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