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集 节日盛景(2 / 3)

加入书签

—这是蜀郡郡守特意献上的岁节贺礼。

秦王转过身,玄色朝服上的日月星辰纹样在烛火下流转。

他今日特意没佩那柄象征秦国王权的青铜剑,而是换了把楚国锻造的铁剑,剑鞘上镶嵌着从百越进贡的红宝石。

宴会厅内早已暖意融融。

来自齐国的乐师调试着编钟,赵国的舞姬正对着青铜镜整理衣袂,最惹眼的是角落里那棵挂满彩饰的圣诞树——去年从西域传来的习俗,如今连宫中都学着在松枝上悬挂金玉、绸缎和蜜饯。

“启禀大王,韩国使者献上夜光璧,魏国使者带来温酒器,燕国使者……”

礼官的奏报被一阵清朗的笑声打断,楚国大夫屈原举着酒爵起身,苍青色的长袍上绣着江离与辟芷:“吾王托我带来云梦泽的橘柚,还有三百巫祝连夜赶制的《九歌》竹简。”

秦王笑着颔,示意内侍呈上秦国的回礼:“诸位远道而来,寡人无以为赠。

这是关中新酿的葡萄酒,用的是西域的葡萄,秦地的泉水,还有楚国的酒曲——”

话音未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太史令捧着竹简匆匆而入,脸上带着按捺不住的喜色:“大王!

陇西传来捷报,蒙恬将军已打通丝绸之路,西域三十六国皆派使者前来朝贺岁节!”

满殿哗然之际,殿门被缓缓推开,一队身着奇装异服的使者鱼贯而入。

为的大宛使者献上汗血宝马,安息使者展示着织金地毯,最远的身毒使者则捧出一尊玉佛。

秦王望着这些来自万里之外的面孔,忽然想起幼年在赵国为质时,曾见邯郸城里的岁节也不过是挂几盏素灯。

三、长街不夜

亥时的梆子声刚过,咸阳城的喧闹反而愈热烈。

张武提着灯笼在西市巡逻,靴底踩着的积雪咯吱作响,鼻尖却萦绕着各种奇异的香气:楚国的桂酒混着齐国的饴糖,秦国的羊肉羹裹着燕国的海盐,最妙是西域传来的安息香,与街角卖的秦地茱萸香囊竟生出种奇特的和谐。

他拐过街角时,撞见两个醉醺醺的汉子正勾肩搭背地唱歌。

穿秦地深衣的是个老兵,另一个披着匈奴裘皮的胡人,两人唱的竟是同一支歌谣——那是将秦地的《诗经》篇章,配上匈奴的马头琴调子改编的。

忽然街对面传来一阵欢呼,张武挤过去一看,只见杂耍班子正在表演“七国走马”

:秦地的勇士表演举鼎,楚地的女子走钢丝,齐国的侏儒抛彩球,赵国的少年翻筋斗……最惊险的是魏国来的驯兽师,指挥着一头斑斓猛虎钻火圈,火圈上悬挂的七色彩绸在夜风中猎猎作响。

“让让!

让让!”

人群被分开条通道,李斯带着一队官吏走来。

他今日换下了朝服,穿件家常的锦袍,领口绣着秦地的云纹,袖口却是韩地的回纹样式。

“张武,”

他笑着拍了拍守卒的肩膀,“去把东门的灯笼再点亮些,刚接到通报,还有从琅琊郡赶来的船队,带着东海的珍珠和鲛绡呢。”

张武领命而去,路过李巧娘的糖画摊时,见她正给个金碧眼的西域孩童画骆驼。

那孩子举着糖画,用生硬的秦话喊“岁节好”

,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不远处的酒肆里,秦国的博士正与齐国的稷下先生争论“礼”

与“法”

的异同,最后竟端着酒爵击节而歌,唱的是新编的《岁节赋》。

四、黎明共饮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章台宫的宴会仍在继续。

秦王政端着酒爵走到露台,望见城楼下的长街依旧灯火通明。

卖胡饼的阿依莎正给值夜的更夫递热饼,李巧娘的儿子三郎帮着西域商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