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集 郡县新貌(3 / 4)
书生念着:&0t;下月起,各乡将选派匠人去咸阳学习新的冶铁术&0t;
四、郡际交融
初夏的渭水码头帆影点点,陇西郡的船队正要启程。
赵陀站在岸边,看着水手们将最后一批货物搬上船——西城产的羊毛毡、狄道县的铁矿石、还有三十个去南郡学习稻作的农人。
&0t;告诉南郡王主薄,&0t;赵陀对领队的官吏叮嘱,&0t;我们改良的曲辕犁已经能在坡地使用,让他们派匠人来看看。
&0t;官吏拱手应下,转身跳上船头。
船帆升起时,赵陀看到对岸驶来的船队挂着上郡的旗帜,那些船上满载着准备运往西域的丝绸。
郡府的议事厅里,来自十二个县的官吏正围着沙盘讨论。
西城县令李信指着沙盘西侧:&0t;我们打算沿着弱水开渠,这样能再多垦五千亩田。
但水工技术不足,想请关中的郑国渠工匠来指导。
&0t;
&0t;我已经去信内史郡了。
&0t;赵陀接过话头,&0t;他们不仅会派水工,还会送来新的测量工具。
另外,蜀郡的织锦匠人下个月到,各县都要选派学徒。
&0t;
议事结束时,狄道县令匆匆进来,手里举着一卷竹简:&0t;郡守,北地郡送来的《畜牧要术》,他们改良的羊种一年能多剪三次毛!
&0t;众人立刻围了上去,竹简在不同的手中传递,赞叹声此起彼伏。
学馆里,来自临淄的博士正在讲授《秦律》。
堂下坐着的不仅有本地学子,还有从北地、上郡来的年轻官吏。
窗外传来织布机的声响,那是陈婆的徒弟们在演示新织法,几个南郡来的纺织匠人正认真记录着什么。
傍晚的集市上,一个卖陶器的摊主正在给客人介绍:&0t;这是新出的双耳罐,用的是蜀郡的釉料技法,盛水不渗。
&0t;隔壁的摊位前,西域胡商正用流利的秦语推销着香料,他身边的少年正在练习写秦篆,石板上的字迹虽稚嫩却工整。
五、生机遍布
秋收时节的陇西像被打翻了的调色盘,金黄的粟田与翠绿的麦田交错,新修的驿道在田野间蜿蜒如带。
赵陀的马车行驶在前往西城的路上,车轮碾过平整的石板路——这种来自北地郡的铺路技术,让原本需要三天的路程缩短到一日。
西城的城墙外,新垦的农田一直延伸到远山脚下。
李信正在田埂上和老农们交谈,手里拿着的《农时历》是咸阳太学根据各地气候修订的新版本。
&0t;按这个时辰播种,明年的收成还能再增一成。
&0t;老农们听得频频点头,手里的木牌上已经刻好了播种的日期。
城中心的广场上,来自各郡的商人正在交换货物。
南郡的绸缎、蜀郡的漆器、关东的海盐堆成了小山,而西城的羊毛制品和本地冶铸的铁器也颇受欢迎。
一个临淄商人拿着新式犁铧反复查看,最终用三车丝绸换走了十具样品。
学馆的院子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新来的博士正在讲授算学。
窗外,几个匠人正组装着从咸阳运来的水排——这种利用水力鼓风的装置,能让冶铁效率提高五倍。
旁边的空地上,来自上郡的兽医正在给西域商人的骆驼治病,围观的农人认真记录着药方。
赵陀站在城楼上极目远眺,夕阳为连绵的城郭镀上金边。
远处的驿道上,一队车马正疾驰而来,扬起的尘土中隐约可见&0t;内史郡&0t;的旗帜。
他知道,那些车上定然载着新的技艺、新的书籍,还有各郡交流的新成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