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集 后世铭记(1 / 4)

加入书签

《大秦传奇:卫鞅之后的辉煌》

第一章:悲痛与铭记:卫鞅离世的消息如同一道惊雷,划过秦国的每一寸土地。

从繁华的栎阳城,到偏远的乡村田野,百姓们听闻此讯,皆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栎阳城中,大街小巷弥漫着哀伤的气息。

往日热闹的集市如今寂静无声,商贩们无心经营,只是默默垂泪。

街头巷尾,人们聚在一起,谈论的皆是卫鞅的功绩。

一位老者拄着拐杖,声音沙哑却饱含深情地说道:“若不是卫鞅大人推行那新法啊,咱们哪能过上如今这富足的日子,有田种,有安稳觉睡,大人这一走,真是天妒英才呐。”

周围的人纷纷点头,眼中尽是不舍与悲痛。

在城外的乡野间,农人们停下了手中的农活,望着远方的天空,久久不语。

一位年轻的农夫紧握着锄头,眼眶泛红:“我家原本穷得揭不开锅,全靠新法分了田,这才有了盼头,卫鞅大人是咱们的大恩人呐,怎么就这么走了呢。”

百姓们自地组织起来,要为卫鞅立碑祭祀。

他们从各处寻来最好的石料,手艺精湛的石匠们主动请缨,精心雕琢着每一处纹理。

碑上刻着卫鞅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为秦国带来的种种变革,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百姓们无尽的感激。

祭祀那日,整个栎阳城万人空巷,人们身着素衣,排着长长的队伍,朝着立碑之处缓缓前行。

祭品摆满了祭台,香火缭绕中,众人纷纷下跪,磕头祈祷,愿卫鞅大人在天之灵能够安息,也感激他为秦国所做的一切。

那场面,庄重而又肃穆,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对卫鞅深深的怀念与敬意。

第二章:传承的开端

后世的秦国君主们,自幼便听着卫鞅的故事长大,深知这位先贤对于秦国崛起的重要性。

秦昭襄王继位后,时常翻阅卫鞅留下的变法典籍,心中对完善秦国制度有了诸多想法。

他召集朝中大臣,在朝堂之上严肃地说道:“卫鞅先辈以变法让秦国走向强大,吾等当以他为榜样,继续奋进,不可懈怠,让秦国的辉煌延续下去。”

于是,在秦昭襄王的推动下,秦国开始对律法进行进一步的细化。

针对商业贸易方面,制定了更为严谨的税收和管理条例,既鼓励了商人往来经商,让秦国的物资更加丰富,又保证了国库能有充足的收入。

在农业上,设立了专门的农官,定期巡查各地农田,指导农民们采用新的耕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同时,秦国的军队也迎来了新的变革。

仿照卫鞅当年选拔军中将领的方式,秦昭襄王举办了一场又一场严格的军事考核,选拔出那些有勇有谋、能征善战的年轻将领,让他们带领秦军不断操练新的战术,提升作战能力。

秦军的威名,在周边国家中愈响亮,让他国不敢轻易进犯。

而在民间,秦昭襄王大力推广教育,在各地兴建更多的学堂,要求学子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还要研读卫鞅变法的理念,让这股变革的精神深入到每一个秦国子民的心中,为秦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为国家的长远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章:变法的深化

时光流转,到了秦王政的时代,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君主,更是将卫鞅的变法理念挥到了极致。

秦王政深知,秦国要想统一天下,必须要有一套更加完善且高效的制度。

他先是对秦国的户籍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详细记录每一户人家的人口、田产、职业等信息,使得国家能更精准地调配资源,征调人力。

在经济领域,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原本各国的货币繁杂,度量衡标准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