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集 朝堂变动(1 / 3)

加入书签

暗流涌动

栎阳的晨雾还未散尽,朝堂的铜钟已沉沉敲响。

新君驷端坐于王座之上,目光扫过阶下肃立的群臣,心中却莫名地有些空落。

自卫鞅离京编纂法典已有三月,这三个月里,朝堂似乎平静了许多,那些针锋相对的争执少了,递上来的奏疏也大多措辞温和,可他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启禀君上,”

甘龙颤巍巍地出列,花白的胡须在晨风中微微抖动,“秋收将至,按新法规定,各县需将粮税清点入库,由国府统一调度。

只是今年关中一带雨水偏多,部分农户收成受损,老臣以为,可暂缓征收,以安民心。”

驷微微颔,甘龙的话听似有理,他记得卫鞅在时,也曾因天灾调整过粮税收缴的时限。

“依甘老之意,当暂缓多久?”

“老臣以为,可延至来年开春。”

甘龙躬身道,“如此既能让百姓缓口气,也显君上体恤万民之心。”

“臣附议。”

杜挚立刻出列附和,“甘老所言极是,百姓安则天下安,暂缓粮税,实乃良策。”

驷沉吟片刻,正要准奏,却见廷尉李悝眉头紧锁,似有难言之隐。

“李廷尉有话要说?”

李悝上前一步,拱手道:“君上,甘老与杜大人的心意虽好,却恐有不妥。

新法规定粮税征收时限,是为保证国府粮草充盈,以备军需与赈灾。

若暂缓至开春,军中粮草恐难以为继,且各县若都以此为由拖延,日后恐难再行规范。”

甘龙立刻反驳:“李廷尉此言过矣!

百姓乃国之根本,若百姓无粮,何以强军?偶一破例,无伤新法根本,反显新法灵活变通之妙。”

杜挚也道:“正是,君上刚登基不久,当以仁德为先,莫要因苛法失了民心。”

李悝还想再辩,驷却摆了摆手:“此事便依甘老之意,暂缓征收吧。”

他想着,不过是一次暂缓,应当无碍,况且甘龙是三朝老臣,总不会害秦国。

退朝后,李悝忧心忡忡地回到府中。

刚坐下没多久,门吏便匆匆来报,说商於郡郡守派人送来急信。

他拆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信中说,商於郡的旧贵族借着暂缓粮税的由头,暗中鼓动百姓拖欠往年旧税,甚至有几个乡已经出现了抗税的苗头。

“荒唐!”

李悝猛地拍案而起,“不过是暂缓今年的粮税,竟被他们曲解成这般模样!”

他立刻提笔写了一封奏疏,打算明日呈给新君,可转念一想,卫鞅离京后,新君对旧贵族似乎多了几分宽容,自己这封奏疏递上去,恐怕只会被当成小题大做。

犹豫再三,李悝还是将奏疏压了下来。

他想着,或许只是商於郡一地的乱象,只要及时处置,便能平息。

可他没想到,这仅仅是个开始。

半个月后,朝堂上又起了争执。

这次是关于军功爵的评定——上郡传来捷报,守军击退了匈奴的小规模侵扰,按新法,当论功行赏。

可负责军功评定的宗正嬴显却上奏,说此次作战的士兵中,有不少是旧贵族子弟,他们本就有爵位在身,不宜再按普通士兵的标准封赏,否则恐乱了尊卑秩序。

“嬴显此言差矣!”

军中将领蒙骜怒目而视,“新法明定,军功爵只论战功,不论出身!

若因是贵族子弟便减赏,何以服众?何以激励将士奋勇杀敌?”

嬴显冷笑一声:“蒙将军莫要忘了,这些贵族子弟本就有家族荣耀在身,岂能与平民子弟同等论赏?若一味拔高平民,岂不是让公族颜面扫地?”

“你——”

蒙骜气得说不出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