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集 外交的突破(1 / 3)

加入书签

河西月,秦使剑

渭水的冰刚融出第一道缝时,卫鞅已站在栎阳东门的驰道上。

黑色的轺车套着四匹河西骏,车厢两侧悬着玄色旌旗,绣着斗大的&0t;秦&0t;字——这是秦孝公亲赐的仪仗,昨日在朝堂上,他亲手将虎符与国书塞进卫鞅怀中:&0t;河西之地,先祖流血之地,今托于君。

&0t;

一、驰道上的锋芒

&0t;左庶长,前面就是函谷关了。

&0t;驭手勒住缰绳,车窗外的山影陡然逼仄起来。

卫鞅掀起帷帘,见关隘上的秦军甲士正换岗,玄色战袍在料峭春风里猎猎作响。

三年前他初入秦时,这关隘还插着魏旗,如今箭楼的垛口间,已能望见新刻的&0t;秦&0t;字石碑。

车过函谷关,道旁的田埂渐渐宽了。

魏国的农夫披着蓑衣在田里翻地,见了秦使的车马,都直起腰张望。

卫鞅忽然想起五年前在安邑,街头小儿唱的&0t;秦人为犬,河西为圈&0t;,如今那歌声仿佛还在风中飘,却被车轮碾过的辙痕压得碎了。

&0t;停车。

&0t;他忽然开口。

不远处的土坡上,几个魏兵正驱赶着一群衣衫褴褛的人。

那些人脖颈上套着木枷,背上刻着&0t;秦&0t;字——是去年河西之战的俘虏。

卫鞅望着他们佝偻的背影,指尖在车厢壁的地图上划过阴晋城:&0t;记下此地,回秦后奏请君上,以粮赎俘。

&0t;

驭手应着,重新扬鞭。

车轮碾过魏国的驰道,石缝里钻出的野草沾着晨露,像极了秦地荒野上的劲草。

卫鞅从行囊里取出一卷竹简,是昨晚写的《河西策》,墨迹未干的字里,藏着他为此次出使准备的三把剑。

二、安邑宫的旧影

魏王的宫殿还是老样子,铜鹤香炉里飘着西域的香料,阶下的玉磬蒙着层薄尘。

卫鞅穿着秦式朝服,玄色深衣镶着绛色滚边,站在殿中时,引得群臣窃窃私语——他们还记得这个当年在公孙痤府里抄《法经》的年轻人,如今却成了秦国的左庶长。

&0t;秦使远道而来,所为何事?&0t;魏王斜倚在榻上,语气带着漫不经心。

他手里把玩着颗明珠,是去年韩国进贡的,却不知秦地的铁矿已能铸出比珠玉更锋利的剑。

卫鞅展开国书,声音掷地有声:&0t;秦魏比邻,当息兵戈。

我君愿以粮五十万石,换河西故地三城。

&0t;

&0t;放肆!

&0t;将军庞涓的侄子庞葱猛地站起,&0t;河西乃魏之沃土,岂容秦犬觊觎?&0t;

殿中顿时一片附和。

卫鞅却笑了,从袖中取出另一卷竹简:&0t;魏王可知,去年秦地粮产几何?&0t;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惊愕的脸,&0t;三百六十万石。

足够支百万大军三年之用。

&0t;

香炉里的烟忽然乱了。

卫鞅瞥见公孙痤的儿子公孙衍站在群臣末位,眼神复杂——当年在稷下学宫,正是此人笑他&0t;秦音如鸟叫&0t;。

&0t;秦虽有粮,却无甲兵。

&0t;太傅田需捋着胡须,&0t;我大魏带甲三十万,岂惧西陲蛮夷?&0t;

&0t;是吗?&0t;卫鞅从怀中掏出块青铜符,&0t;去年河西之战,秦军斩魏兵三万,俘两万,此乃战功符。

&0t;他将符牌掷在案上,铜器碰撞的脆响惊得魏王手里的明珠滚落在地,&0t;今秦已在阴晋城外筑垒,若魏王不应,三月之内,秦兵可饮马汾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