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集 甘龙的无奈(2 / 4)
p>&0t;
他缓步走向书房,案上的《秦地舆图》还摊着。
昨夜看了半宿的河西地界,此刻被晨光染成暖金色。
甘龙取过狼毫,蘸了些朱砂,在阴晋城的位置圈了个红圈——那是二十年前秦献公中箭的地方,也是去年秦军收复的第一座城。
&0t;拟奏疏吧。
&0t;甘龙对跟进来的杜挚说,&0t;除了说愿助商君修法典,再加一句——臣请为新法监,督查百官守法。
&0t;
杜挚握笔的手一抖,墨滴落在竹简上,晕开个深色的点,倒像是地图上新增的一座城邑。
午时的日头正烈,甘龙带着奏疏往宫中去。
街面上的人比往日多了三成,挑着新粮去官仓的农夫,推着铁犁的匠人,还有背着行囊的三晋流民,都朝着同一个方向涌动。
守城的兵卒不再盘查行人,只盯着来往的车马是否载——按新法,载者要罚徭役,而举报者能得赏钱。
&0t;太傅大人!
&0t;有人在路边喊。
甘龙勒住缰绳,见是个穿着粗布襦裙的妇人,手里挎着个竹篮。
他认出那是前几年在朝堂上争辩时,被自己斥为&0t;妇人之见&0t;的里正妻。
&0t;我家那口子,凭织布得了赏钱,买了半亩桑田!
&0t;妇人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从篮里拿出块新织的锦缎,&0t;您看这成色,不比魏人的差吧?&0t;
锦缎在阳光下泛着柔光,甘龙伸手摸了摸,质地竟比自己府中珍藏的还要细密。
他忽然想起卫鞅初入秦时,在五羊皮馆跟人争论&0t;利出一孔&0t;,说要让秦人的布帛能换遍天下。
那时自己只当是狂言。
&0t;好手艺。
&0t;甘龙松开手,指尖还留着丝滑的触感。
到了宫门前,正撞见景监带着几个内侍搬竹简。
那些竹简码得比人还高,上面都贴着&0t;新律&0t;的封条。
景监见了甘龙,忙拱手行礼,昔日黥面的疤痕在日光下淡了许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0t;商君在修律?&0t;甘龙问。
&0t;是,&0t;景监笑道,&0t;商君说要让新法像渭水一样,流到秦国每一寸土地。
&0t;他忽然压低声音,&0t;太傅,前几日公孙贾府里的事&0t;
&0t;我已奏请督查百官。
&0t;甘龙打断他,&0t;该怎么处置,按新法来。
&0t;
景监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躬身道:&0t;君上要是知道太傅肯相助,定会高兴的。
&0t;
甘龙没说话,径直往朝堂走去。
路过议政殿的偏厅时,听见里面传来争执声。
卫鞅的声音清亮如钟:&0t;户籍不清,徭役不均,强军便是空谈!
&0t;接着是几个老臣的嘟囔,隐约能辨出&0t;祖制&0t;二字。
他停下脚步,想起十年前自己也是这样,在这殿上跟卫鞅争得面红耳赤。
那时卫鞅刚立了徙木为信的碑,自己却在朝堂上摔了玉圭,说&0t;乱政之始&0t;。
可如今,连最偏远的陇西都在报户籍,那些捧着旧账册的县吏,再不敢像从前那样随意增减人口。
&0t;太傅来了!
&0t;有人喊了一声。
争执声戛然而止。
卫鞅转过身,玄色的卿大夫朝服上沾着些墨迹,见了甘龙,微微颔:&0t;太傅身体好些了?&0t;
甘龙望着这个比自己小三十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