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集 汉武登基(2 / 4)
试探。
刘彻听闻后,怒拍桌子:“匈奴贼子,欺我大汉太甚,待朕整顿好兵马,定要让你们付出代价!”
朝堂上的将领们也个个摩拳擦掌,都盼着能早日与匈奴在战场上一决高下,一雪前耻。
第四章:思想变革
在加强军事力量的同时,刘彻也意识到,要想让整个国家凝聚在一起,向着同一个目标前进,统一思想是至关重要的。
这时,董仲舒向他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
刘彻听了董仲舒的阐述后,深思良久。
他明白,儒家所倡导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观念,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能让百姓从内心尊崇皇权,于是决定采纳这个建议。
诏令一下,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为之震动。
在长安设立的太学里,开始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培养和选拔人才。
各地的学子们纷纷苦读儒家经典,希望能通过科举之路入朝为官,为大汉效力。
然而,这一举措也遭到了部分学派的反对,他们认为此举是对思想的禁锢,可刘彻不为所动,他坚信,只有让整个国家有了统一的思想根基,才能更好地推行其他的改革措施,让大汉在各个方面都能稳步向前展。
随着儒家思想逐渐在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大汉的社会风气也在悄然生着变化,人们更加尊崇礼仪,对国家的认同感也日益增强。
第五章:推恩令出
为了进一步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向刘彻献上了“推恩令”
这一绝妙计策。
以往,诸侯国的势力庞大,诸侯王们在自己的封地内犹如土皇帝一般,对中央的政令常常置若罔闻,这让刘彻十分头疼。
而“推恩令”
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
这一诏令刚颁布时,诸侯王们有的还暗自窃喜,觉得是皇帝对他们的恩赐,可没过多久,他们就现自己的封地越分越小,势力也在不断被削弱,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了。
有一位诸侯王不甘心,想要联合其他诸侯起兵反对,可其他诸侯们都畏惧刘彻的手段,纷纷拒绝,最后只能作罢。
刘彻看着“推恩令”
一点点挥作用,心中十分满意,他知道,自己距离完全掌控整个大汉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第六章:卫青出征
经过数年的准备,汉朝的骑兵已经颇具规模,军队的战斗力也有了极大的提升。
刘彻觉得时机已到,决定主动出击匈奴,而卫青,便成为了这次出征的主将。
卫青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北方边境进。
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他们都盼着能在战场上建功立业,洗刷以往的耻辱。
当汉军与匈奴的军队在草原上相遇时,卫青冷静地指挥着战斗。
他充分挥了汉军骑兵训练有素的优势,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先是佯装败退,引得匈奴骑兵追击,然后突然回身反击,将匈奴的队伍冲得七零八落。
这一战,汉军大获全胜,斩杀匈奴数千人,还缴获了大量的牛羊和物资。
消息传回长安,整个朝堂都沸腾了,百姓们也欢呼雀跃,刘彻更是大喜过望,他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卫青,对他大肆封赏,卫青一时间成为了大汉的英雄,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汉朝战胜匈奴的希望。
第七章:霍去病扬名
卫青的胜利让刘彻信心大增,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在这个时候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天赋。
霍去病年少英勇,武艺高强,看着舅舅在战场上建功立业,他心中满是羡慕与向往,便向刘彻请战,希望能跟随大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