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6章 葫芦弯的暖日(1 / 3)

加入书签

许前进的指尖还沾着田埂的湿泥,指缝里嵌着星点草绿。

他把那只竹编菜篮往粗布褂子的内兜塞时,动作轻得像护着刚破壳的雏鸟——篮里躺着的嫩豆角还带着晨露,沾着他刚从自家菜园掐下的新鲜气。

篮沿刚贴着心口,一阵轻快的脚步声就裹着风飘过来,踩在田埂的青草上,“沙沙”

声碎得像撒了把碎米。

他猛地扭头,先看见的是两条甩动的麻花辫,再是蓝布碎花衫的衣角被风掀得翻飞,香玲整个人像只衔着金谷粒的小麻雀,蹦跳着冲过来,鞋尖偶尔蹭到草叶,带起的碎土都透着活气。

姑娘家的脸颊红扑扑的,是跑热了的酡红,也像藏着什么心思的艳色,眼尾亮得能映出天上的云絮,一开口声音脆生生的,像刚剥壳的甜栗子:“回家吃饭农家院,前进哥?我就知道你在这等我——这可是咱葫芦湾独一份的‘暗号’,旁人就算瞅着,也猜不透哩!”

许前进的脸“腾”

地就热了,从耳根红到脖子根,像被日头晒透的红高粱。

他左手攥着菜篮的绳头,指节微微白,右手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粗糙的指腹蹭过晒得黑的皮肤,憨笑的声音里裹着点结巴:“哈哈,香玲,你可算来了。

咱、咱们赶紧走,晚了怕二懒叔他们在那边等急了。”

两人并肩往村东头走,刚拐过老槐树下的石磨,远远就望见鱼塘边的空地上支着两口黑铁锅,灶膛里的柴火“噼啪”

烧得正旺,烟柱笔直地往天上飘,裹着柴火的焦香和泥土的腥气。

走近了才看清,两桌食材早摆得满满当当,透着股实在的丰盛:刚从塘里捞上来的草鱼还在竹筐里蹦跶,银亮的鳞片映着日头,溅起的水珠落在地上,转眼就渗进了土;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切成方方正正的块,码在粗瓷盘里,油光润润的;水灵的青菜带着根须,泡的干笋胀得饱满,连蘸料都细心分了辣油和蒜泥两碟,红的红,白的白,看着就勾人胃口。

“行了吧你俩,”

一个清亮的声音从桌边飘过来,秀秀系着靛蓝围裙,手里攥着块洗得白的擦碗布,眼角眉梢都带着笑,“昨天还一本正经地跟大伙说‘要先合计好直播的章程,别耽误了正事’,今天倒好,人还没到齐,眼神先黏到一块了。”

她话锋一转,又冲围在桌边的乡亲们点头,语气里满是认可:“不过做事要稳重,前进哥这次确实考虑得周到——二懒叔,您瞧瞧这食材,是不是比我昨天跟您说的还要丰盛些?”

二懒坐在最中间的木凳上,手里转着个粗陶茶杯,杯沿磨出了包浆。

他花白的胡子翘了翘,眼角的皱纹里都透着笑意:“秀秀所言非虚啊。

我活了六十多年,还没见过谁组织直播,先把下酒菜备得这么齐整的。”

他冲许前进招了招手,声音洪亮:“大家赶紧坐,没有外人,都是咱葫芦湾的老少爷们、姊妹们,别拘束!”

许前进刚挨着小猴子坐下,就感觉肩膀被人拍了一下。

回头一看,小猴子咧嘴笑着,露出两排白牙,手里举着个酒葫芦,葫芦口还沾着点酒渍:“前进哥,可算把你盼来了!

昨天你说要带大伙把核桃卖到县城,我跟钢蛋连夜把三轮车拆了修,零件都擦得锃亮,保准跑得又快又稳,绝不让核桃在路上出了篓子!”

旁边的二懒也凑过来,眼睛直勾勾盯着桌上的酒坛,喉结动了动,咽了口唾沫:“好酒!

今天咱喝的可是咱这地界的特色,我托镇上的老陈头打来的‘滕公特窖’,听说用的是老法子酿的,埋在地下三年才开封,入口绵甜,咽下去喉咙里还留着香,喝了还想喝!”

“你少喝点吧,”

周美丽坐在对面,手里剥着花生,花生壳落在瓷碟里“嗒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