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45章 离别(2 / 3)
/p>
我们欢迎!”
他停下脚步回头,看见东子还站在大院门口,朝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手还在半空挥着。
村口的空地上,早就停了三辆商务车还有拉道具的货车,车旁的人来来往往,有的扛着摄影机,有的拎着化妆箱,正忙着往车上搬设备,闹哄哄的,却透着股子有条不紊的劲儿。
摄影师小张看见徐大国,举着个相机就跑过来,鞋上沾着草屑:“徐导,您看我昨天拍的葫芦湾日出,橘红的天,底下裹着雾的村子,跟水墨画似的,要不要加进片尾彩蛋里?保准好看!”
徐大国凑过去,低头看相机屏幕——画面里的日出染得半边天通红,山脚下的葫芦湾裹着一层薄纱似的雾,老槐树的轮廓隐约可见,确实好看。
他笑着点头,声音里带着点感慨:“加!
必须加!
这是葫芦湾的魂儿,得让更多人看见。”
“徐导!”
化妆师小敏拎着个粉色的化妆箱跑过来,手里还攥着串红绳编的手链,绳上串着颗小小的桃木珠,油亮油亮的,“这是美丽姐刚让我转交给您的,说您要是不嫌弃就戴着。
她还在村头跟演员们道别呢,让我跟您说,欢迎您下次再来葫芦湾做客,家里的门永远敞着。”
徐大国接过手链,指尖蹭过光滑的桃木珠,能闻到淡淡的木头清香。
他把手链往手腕上一绕,红绳衬着肤色,格外显眼。
刚戴好,就看见美丽姐领着一群乡亲往这边走——有挎着竹篮的大妈,篮子上盖着块蓝布;有扛着锄头的大爷,锄头把磨得亮;还有几个半大的孩子,手里攥着刚摘的野草莓,红莹莹的,沾着露水。
“大国先生!
这就走啦?”
周美丽快步上前,把手里的竹篮往徐大国怀里塞,篮子还带着热气,“这里头是刚蒸好的玉米,甜得很,路上饿了吃,热乎着呢。
下次要是还来拍片子,提前跟姐说一声,我让我家老头子给你们搭个观景台,就在山头上,拍日出、拍稻浪都方便!”
“谢谢美丽姐!”
徐大国双手接过竹篮,玉米的香气混着热气扑在脸上,心里满是不舍,“这次真是麻烦大家了,等成片上映,我一定多带些电影票回来,请大伙儿去县城电影院看,咱们一起看葫芦湾的故事。”
“哎!
不用不用!”
大爷们摆着手,却忍不住往车上瞅,眼神里满是期待,“我们不图这个,就盼着能在电视上看着咱葫芦湾,看着咱自己的样子,就心满意足了!”
几个孩子怯生生地拉着小张的衣角,仰着小脸小声问:“张哥哥,下次你们还来吗?还能给我们拍照片吗?上次拍的黑白的,我想拍彩色的。”
小张蹲下来,揉了揉孩子柔软的头,声音放得轻柔:“一定来!
下次来,给你们拍彩色的,拍满一整本相册。”
车的时间到了。
徐大国把竹篮放在副驾驶座上,钻进头车,摇下车窗。
车外,美丽姐领着乡亲们站在路边,有的挥着手,有的还在念叨着“路上小心”
。
孩子们追着车跑了两步,小胳膊挥得高高的,直到车拐过一道弯,看不见人影了,才停下脚步,站在原地望着车开走的方向。
车子缓缓驶离葫芦湾,沿着村道往前开。
路上还能看见田埂上劳作的乡亲,戴着草帽,弯着腰侍弄庄稼;能看见村口挂着的“热烈欢迎剧组”
的红横幅,只是风吹日晒的,字已经有些褪色,却依旧透着股子热情。
徐大国望着窗外,手里还攥着那袋瓜子,耳边仿佛还能听见拍摄时乡亲们的笑声,听见东子书记那句带着乡音的“要生抽,别拿老抽”
,听见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