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229章 换届选举(1 / 4)

加入书签

十月的葫芦湾村还浸在晨雾里,淡白的雾气绕着村口的老樟树打旋,村活动大院却早已没了往日的清净——朱红大门刚推开半扇,村民们就踩着露水往里涌,脚步声、说笑声混着此起彼伏的招呼声,把院角的鸡都惊得扑棱着翅膀往树上飞。

院中央的老槐树枝繁叶茂,浓荫底下摆着张刷了红漆的长木桌,桌沿还沾着去年秋收的谷粒,此刻成了选举的前台。

香玲攥着叠得整齐的选举流程表,指尖反复摩挲着纸边,把原本挺括的纸角捏得皱,眼神却紧紧盯着陆续进场的村民,生怕漏了什么环节;二懒跷着二郎腿坐在桌旁,军绿色裤子卷到膝盖,手里转着个捏扁的空烟盒,金属烟箔在晨光里闪着亮,可他的目光没闲着,总往台下攒动的人头里瞟,像是在数着熟面孔;大喇叭三嫂最自在,靠在椅背上,胳膊搭着桌沿,粗布褂子的袖口挽到肘弯,露出结实的胳膊,见有人朝她探头探脑地打听情况,她满不在乎地摆了摆手,手腕上的银镯子“当啷”

响,那模样仿佛这场让旁人紧张的换届选举,在她眼里不过是跟街坊唠回嗑;叶新宇坐在最边上,白衬衫领口扣得严丝合缝,袖口也熨得平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的木纹,偶尔抬头撞见台下相熟的村民,便露出个温和的笑,轻轻点头致意。

台下早被填得满满当当,连院墙上都扒着两个半大的小子。

前排的老人搬着自家的小马扎,竹凳腿在水泥地上蹭出“咯吱”

声,手里的蒲扇慢悠悠摇着,嘴里却没停,跟旁边人念叨:“今年可得选个踏实干事的,别跟去年似的,光说不练!”

后排的年轻人挤在一块儿,有人举着手机拍视频,镜头对着前台来回扫,有人凑着头小声议论,声音压得低,却挡不住眼里的兴奋;孩子们最是热闹,攥着刚从美丽市买的水果糖,糖纸在手里揉得“哗啦”

响,穿梭在大人腿缝间,偶尔被谁家婶子拽住,塞颗花生才肯安生会儿。

院门口的梧桐树杆上,挂着条新扯的红底黄字横幅,“葫芦湾村第十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

十六个大字用金粉描过,在晨光里亮闪闪的,风一吹就轻轻晃,惹得路过的麻雀总往横幅上落。

“都静一静!”

村老书记许前进清了清嗓子,手里的麦克风先出“滋啦”

一声轻响,像是在提醒大伙注意,台下的喧闹声顿时小了大半。

他站起身,蓝布褂子的衣角被风掀,目光稳稳扫过台下的村民,声音清亮得能传到院外头:“各位父老乡亲,今天是咱葫芦湾村换届选举的动员大会,选举工作,从现在起正式开始了!”

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一阵掌声,有人还踮着脚往前凑,想把前台的人看得更清楚些。

许前进等掌声歇了,指尖轻轻敲了敲手里的选票模板,接着说:“大家手里都攥着选票呢,一会儿填的时候,可得把心放正了——选出来的村官,不是挂个名好看的,是要帮咱村修水渠、找销路、办实事的,是要带着大伙往好日子奔的。

这话我每年都得说,几年一届的规矩,也是老生常谈了,但我还是得多嘴一句:别图一时情面,别听几句虚话,要选就选你心里真正信得过、能扛事、会干事的人!”

他她说完,把麦克风往旁边递了递。

小吴赶紧伸手接过来,他刚从镇里培训回来,藏青色的中山装洗得白,袖口还别着支钢笔,笔帽亮闪闪的,脸上带着点没藏住的紧张,手都轻轻攥着麦克风线,却强装镇定地笑了笑:“大家好,我先跟大伙说几句掏心窝子的话。

自从前进书记把村里的担子交给我,这些年我可没敢偷过懒,村里修的那两条灌渠,建的文化站,都是大伙盯着我一起干出来的。

至于我干了几届,说实话我也没细算,只知道大家伙信得过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