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第178章 进村交流(3 / 3)
年脱粒全靠它。
男人们光着膀子推碾子,脊梁上的汗珠子滚得像水珠子,号子声能传到河对岸;女人们就蹲在旁边捡麦穗,哪怕是掉在泥里的,也得捡起来吹吹土,一粒都舍不得丢。”
年轻男演员不知何时扛来了那架木犁,犁头被岁月磨得亮,像镀了层银,木头把手被无数双手攥过,包着层厚厚的包浆,温润得像玉。
他试着往肩上一架,刚走两步就踉跄了一下,引得众人笑起来,他自己也红了脸,挠着头说:“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咋这么沉?”
“傻小子,”
许前进接过犁把,手腕轻轻一翻,犁尖就稳稳地扎进旁边的空地里,泥土被豁开一道整齐的口子,“这不是靠蛮力,得顺着劲儿走。
就像当年修渠,石头硬,咱就得绕着弯子凿;水往低处流,人心也得往一处聚,不然啥事儿都办不成。”
徐大国蹲在田埂上,指尖捻起一撮土,土粒带着阳光的温度,簌簌地从指缝漏下来,落回田里。
“这土好啊,带着劲儿呢。”
他抬头望着远处的山影,夕阳正往山坳里沉,把山尖染成了金红色,忽然对身边的副导演老张说:“开机那天,咱就从这梯田拍起。
让演员们扛着犁、握着镰,就按当年的样子走一遍——不用演,往这儿一站,脚踩着这片土,故事自己就从土里冒出来了。”
老张举着相机连连点头,镜头里,年轻演员们正跟着周美丽学捆稻子的手法,手指被稻秆勒出红印也不在意,眼睛亮晶晶的,像揣着星星。
村头的二懒提着个竹篮走过来,篮子里是刚从自家菜园摘的黄瓜,还带着嫩黄的花,沾着晶莹的水珠,递到众人面前:“尝尝?咱这土疙瘩长出来的,脆着呢,咬一口能飙水。”
女演员接过来咬了一大口,清甜的汁水顺着嘴角往下淌,她赶紧用手背擦了擦,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比城里市买的甜多了!
带着股土腥气的香!”
“那是自然,”
周美丽脸上的笑纹更深了,像老树的年轮,藏着岁月的故事,“这地认人呢,你对它上心,春种秋收不偷懒,它就给你长好东西。
当年老人们总说,葫芦湾的土,是能长出金疙瘩的。”
说话间,山坳里飘来炊烟的味道,混着晒谷场的麦香,在风里缠成一团,暖融融的。
许前进抬头看了看天,太阳已经爬到西边的山头,把云彩染成了金红色,像泼了一碗融化的蜜糖。
“该回去了,”
他拍了拍徐大国的肩膀,掌心的温度透过布料传过来,“晚上让婆娘杀只土鸡,炖上土豆,咱就着月光,好好聊聊当年修渠的那些事儿,保准让你听个够。”
徐大国笑着应下,目光扫过田埂上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有许前进的,宽大厚实,带着泥土的重量;有周美丽的,小巧稳健,藏着岁月的韧;也有年轻演员们的,轻快新鲜,带着好奇的劲。
新旧脚印交叠在一起,像一串被时光串起的珠子,一头连着沉甸甸的过往,一头通向亮堂堂的将来。
远处的锣鼓声不知何时停了,只有几声蝉鸣在树梢上拖得长长的,像谁在哼着老调子。
老榆树上的麻雀扑棱棱飞起,惊落几片叶子,慢悠悠地飘进梯田里,落在那架亮的木犁旁,像给这即将开场的故事,悄悄盖了个带着泥土气的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