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公正的耳朵,也是尊重的耳朵(6 / 7)

加入书签

p;因为这两个音从振动频率上已经脱离了正常音乐所研究的音域范畴,也无需从音乐的角度来听谁高谁低,他只是一种生活经验。

    就好比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五岁的孩子基本都能从对方的声音判断出是叔叔还是阿姨。

    叔叔的声音粗——对应钢琴最左边的低音区。

    阿姨的声音高——对应钢琴最右边的高音区。

    这两个音区只是大概的范围。

    可到了研究音乐的场景下,哪怕低了半个音,那也是错音。

    于是让小车再次弹响两个音,这次她选择了两个相邻的琴键。

    一个中音区的do加#do,这两个音的关系就像一只手掌上的食指和无名指。

    对于绝大多数而言,从听觉上这两个音还是有着明显区别的。

    可这次的论证过程并不是来自听感上的谁高谁低,而是这两个音听起来一定不是同一个音,所以他们不一样。

    重点来了。

    张和阿谦经过又两次聆听比对,他们从一种本能上的感觉做出判断,给出第二个音高的答案。

    而关完全搞不懂为什么第二个音高,她用尽全力也只能确定一点,两个音不是同一个音。

    那么接下来就会出现以下情况,小车让二人尝试着唱这两个音。

    因为张和阿谦在潜意识里能区分二者的高低,所以他们只用把潜意识里的感觉唱出来,基本就能得到一个较好的音准。

    可关呢,她现阶段根本就听不出谁高谁低,她怎么唱?

    就好比有子弹的枪才能开火。

    小关现在的问题是她的枪里没有子弹。

    那子弹能造吗?

    能是能,但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够造出来的。

    尤其是在唱歌跑调这一问题上,可以说是音乐学习里最难的一类,属于疑难杂症。

    那五音不全可以学音乐吗?

    完全可以啊。

    比如弹钢琴,谱子上是do,你按下do的琴键,那出来的音就不可能是re。

    于是马可同学要以身说法了,在经过长达几年的钢琴学习之后,他以物理记忆方式建立起了一套音高听觉标准,最后成功获取子弹。

    马可算幸运的。

    很多音乐学院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